2023年11月20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强化示范引领 打造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浙江样本”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提高文旅标准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旨在以标准提升品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生活需求。《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贯彻实施标准化战略。其中,浙江文旅标准化建设工作格外亮眼,首次参加国际旅游标准化会议,向全国推广浙江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经验,积极探索标准数字化改革……

伴随着标准化战略的不断深化,浙江文旅已走过一条从“起步探索”到“全面提升”再到“改革创新”的路径,以“先行者”的姿态,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文旅标准化发展之路。

构建文旅标准化体系 规范引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基础工作。标准决定质量和水平,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高水平。就文化和旅游领域而言,标准化工作是促进文旅改革发展、提升文旅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浙江省标准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2019年12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标准化工作专班,按照“在省内引领各个行业、在全国引领各个省份”的“两个引领”目标认真谋划、统筹推进,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协调全省文化和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宣传和贯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浙江共梳理旅游方面标准136项,包括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83项、浙江省地方标准18项;文化方面标准(含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设施、演出场所、艺术教育、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141项,包括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89项、浙江省地方标准16项;文物方面的标准146项,包括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103项、浙江省地方标准1项。这400余项涵盖文化、旅游、文物等各领域的标准,共同构成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

近年来,浙江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浙江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双万亿”大产业,多项发展指标居全国前列。标准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力推动工作的落实见效。《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推动全省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服务与管理指南》推动“万村景区化”工程落地实施,全省超过1万个村庄建成A级景区村庄,3A级景区村超过2200个;《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认定办法》推动全省70多个市县开展全域创建,助力浙江大花园战略有效实施;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指导全省发展民宿超2万家,年营收近100亿元,浙江成为第一个全国民宿等级评定试点省,民宿经济全国独树一帜。

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评中,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连续多年,从全省67家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脱颖而出,为全省标准化工作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形成标准化工作闭环 推动行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把标准化作为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立身之本,除了积极推进省域内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全国及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还着力将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体系,有计划地将浙江标准辐射至上海、江苏和安徽,努力为区域、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如浙江省地方标准《果蔬采摘基地旅游服务规范》修订上升为长三角区域标准,并被文化和旅游部确认为优秀地方旅游标准。

“一直以来,浙江把标准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从标准立项、标准研制、标准发布、标准贯彻、标准评价到标准修订,形成标准化工作的闭环。”在2020年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杭州召开的标准化工作省部联席会议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省级部门唯一代表,分享了推进文旅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浙江主导制(修)订了《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公共美术馆服务规范》《旅游住宿在线预订平台服务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规范》等多项文化和旅游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涵盖公共文化服务、旅游风情小镇、品质旅行社、绿色饭店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在文化和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由浙江主导制定的占46项,比重超过10%。

与此同时,建设“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官方网站,梳理文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浙江省地方标准400余项,及时公布并组织开展培训。以公共服务标准化县(市、区)创建、A级景区、国家级和省级度假区、星级饭店、精品民宿、A级旅游厕所等评定为抓手,以标准为支撑,推进标准贯彻落实。率先在全国开展文化和旅游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推动形成“推广—执行—反馈—评估—复审”标准化工作闭环,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推动浙江标准数字化 打造国际文旅标准“浙江样本”

围绕打造行业标准新标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浙江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加快标准提档升级,率先在全国开展旅游国际标准的翻译工作,现已翻译9项国际标准,实现标准化工作与国际接轨;提出并立项《无障碍旅游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国际标准采标工作的省份。

与此同时,浙江因地制宜实施旅游标准化行动,依托杭州这一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平台,建立“标准+数字化”模式,率先开展标准数字化改革。不仅出台了《公共美术馆数字化服务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组织起草了《景区数字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标准云课堂”宣传培训,完成录制了《采摘体验基地旅游服务规范》《城市书房服务规范》《景区村庄服务与管理指南》等6项标准的解读视频,并在浙江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官网发布。在此基础上,浙江开始探索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关于“数字化+文旅”国际标准的合作,进一步发挥浙江在文旅数字化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除了“引进来”,浙江在文化和旅游标准国际化的道路上也逐渐“走深走实”。2021年11月,提出ISO14785《旅游及其相关服务——线上线下旅游咨询服务与要求》国际标准提案,该标准旨在引导全球各类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通过邮件、电话、第三方社交媒体、触摸屏等途径,提供准确、安全的线上线下旅游服务信息咨询。历经3个月的投票,该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通过正式立项。这是ISO/TC228自2005年成立以来,首批由中国牵头立项的国际标准,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在线旅游咨询服务的国际标准。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砖国家技术标准的交流与合作,浙江省通过标准培训、协助起草标准等途径,贡献浙江智慧和浙江样本。

截至目前,浙江已参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中国老挝重点产品质量视频研讨会,作为服务业代表交流《标准化助推旅游经济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国家东盟标准化研究中心研讨与东盟开展旅游标准化合作;与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中心开展金砖国家旅游标准化合作的研究等。

一直以来,标准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加强旅游行业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旅游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当前,文化和旅游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准确把握新发展脉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浙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工作,引导旅游产品增添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引导文化产业融入旅游思维,提升文旅融合的附加值,双路径打造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标准化“浙江样板”,推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后续,浙江还将进一步加快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步伐,指导落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旅游标准化为主要研究方向,成为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单位,重点开展标准国际化研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使浙江的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保持“高度上示范引领,节奏上快人一步”。

2023-11-2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4091.html 1 强化示范引领 打造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浙江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