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中国温泉之城 世界长寿贺州

——广西贺州市以温泉康养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广西的东大门和粤港澳的“后花园”。近年来,贺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立足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致力于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着力打造“中国温泉之城 世界长寿贺州”的城市品牌,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为广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强区贡献力量。

资源丰富 禀赋天成

贺州地处中国南岭之一的萌渚岭南缘,为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岩成矿带的中段,地层出露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独特的地质构造环境为地热资源的集聚孕育了条件,是广西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贺州温泉资源具有分布点多、储量大、水温稳定、水质好等特点,主要分布于南乡、里松至新路、高田至合坪等4个地热异常区(带),温泉资源可用“三群一窝”(路花温泉群、里松温泉群、南乡温泉群和富罗镇黄花山温泉)来概括,各自形成温泉群,其中,黄花山温泉当地人俗称为“热水窝”。此外,钟山县红花镇龙口、昭平县黄姚古镇、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状元村等地也有地热温泉资源分布。

贺州目前发现温泉资源点13处,地热流体可开采总量约25000立方米/天,已探明可采量10490.44立方米/天,属于低矿化度地热水,富含偏硅酸以及氟、锶、氡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大汤、水楼、西溪为代表的南乡温泉群是华南地区品质最好的温泉群之一。

截至目前,贺州已完成地热资源勘查8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超1万立方米/日,应用于理疗、洗浴、康养等多个领域。

高位推动 优化布局

贺州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集群工作领导小组,将旅游优势与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有机结合,重点培育发展以生态健康产业集群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

在温泉开发方面,贺州提出大力发展“温泉经济”。2022年,贺州率先出台《贺州市地热(温泉)资源管理办法》《贺州市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规划》等一系列地热资源利用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贺州市地热(温泉)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管理与保护暨监督管理等各项内容和要求。目前,贺州正在加快编制贺州市温泉产业“一规划三标准”(贺州市温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广西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广西温泉康养旅游服务规范、广西森林与气候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红英介绍:“《贺州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地热温泉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各项措施,提出依托优质温泉资源,加快温泉康养重大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推动温泉之城‘一心两带两镇六节点’空间布局,实现一个县(区)一大温泉品牌,努力构建全域温泉康养项目集群。”

今年3月,贺州市委书记李杰云带队赴重庆市调研考察温泉旅游产业先进经验,推动与世界温泉与气候养生联合会(意大利)重庆代表处、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推进与意大利蒙特哥洛托泰尔梅温泉城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产业集群 活力迸发

眼下正是泡温泉的好时节。位于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的西溪森林温泉室外温泉池遍布山间,青葱茂密的山峦间雾气缥缈升腾,令人心旷神怡。来自广东、湖南、贵州等地及广西本地的游客在这里泡温泉,享受水疗。

2022年12月,贺州市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是广西首个获此称号的设区市。贺州借着“中国温泉之城”的东风,相继开发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温泉景区、项目,积极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集群。

目前,贺州市已建成运营有南乡西溪温泉、贺州温泉、黄花山温泉、姑婆山温泉、三姐故事森林温泉,天沐温泉、里松温泉、高田温泉、富川状元村温泉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今年1月至10月,完成南乡西溪温泉等5个温泉项目投资5.2亿元,温泉旅游接待8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

“贺州地热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保护好、利用好,要聚焦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将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推动贺州大健康文旅产业发展。”贺州市市长彭代元表示。近年来,贺州市积极发展以“养生”“长寿”为特点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加快形成生态旅游、温泉康养、休闲养生相融合的产业体系,在开发利用黄花山温泉、南乡大汤温泉、里松温泉等5处地热(温泉)的基础上,探索“温泉+饮食”“温泉+美容”“温泉+民俗文化”“温泉+瑶族医药养生”等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传统的温泉汤浴不断延伸拓展。如今,贺州市开发有“甘甜泉”“泉想”等饮用矿泉水品牌,逐渐形成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

“当前,贺州市正依托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天沐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构建温泉产业集群,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体验,‘康养旅游’已经成为贺州市的一张重要名片。在贺州投资温泉产业,我信心满满。”贺州市大汤温泉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谢德强表示。

据介绍,西溪森林温泉度假邨项目总投资50亿元,累计投资13亿元,2018年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沐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30亿元,满足人们住、养、疗的需求。姑婆山景区森林温泉推出了森林康养与温泉相结合的产品线,围绕姑婆山足球小镇,建设一批具有赛事、健身、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山地户外运动营地、体育运动小镇,打造高端综合型产业服务聚集区。

今年以来,贺州市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开展“秋冬游广西”系列优惠活动,实施《贺州市激励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奖励措施实施办法》等政策,团队游市场大幅升温,住宿、餐饮业态逐渐兴旺起来。同时,注重加强与周边区域文化旅游合作,与湖南永州、郴州等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南岭旅游联盟,推动“万名港澳同胞游贺州”“长三角万名旅游团游贺州”,助力跨省游、入境游市场复苏。积极打造文旅主题活动矩阵,举办“潮玩三月三·相约游贺州”等系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精彩”的文旅活动氛围,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据测算,到2030年,贺州市地热(温泉)开发利用项目完成建设后,温泉旅游人数将超过830万人次,可取得经济效益约78.8亿元;直接从业人员可达2500人,间接从业人数达到4000人。

长寿基因 康养胜地

贺州森林覆盖率达73.19%,姑婆山旅游区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5.6万个,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良好的长寿基因,当地现有百岁老人474人,每10万人中就有19位百岁老人,是长寿地区国际标准的2倍以上,是“世界长寿市”“全域长寿市”“中国十大养生城市”“中国长寿美食之都”,国际健康长寿论坛永久落户贺州。

“我们要用好丰富的地热资源,聚焦地热产业链延伸,探索‘温泉+’的产业发展路径,创新‘天养、康养、医养、食养、颐养’的‘五养’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传统的温泉汤浴不断延伸拓展,重点打造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集群。”李杰云表示。

在温泉之城建设中,贺州市注重对温泉产品的“查、调、补、养”,推出“吃穿用、休养疗”相结合的温泉康养差异化产品,满足群众对于“温泉+养生+疗愈+文化+旅游”的整体需求,并取得积极成效。

进入冬季,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南乡鸭”成了畅销货,供不应求。南乡镇旺黎村村民覃锡敢是腊鸭制作大户,凭借着西溪森林温泉旅游带来的东风,他一年可以卖出1万多只温泉腊鸭。“现在正是泡温泉的旺季,不少游客都会顺道来买一些南乡腊鸭送给亲戚朋友。”覃锡敢说。南乡镇引进广东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在上新村和南中村建设南乡麻鸭孵化基地和养殖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为养殖户提供鸭苗培育及产品回收等服务,年产腊鸭可达10万只。

贺州市利用耕地土壤富硒优势,推出长寿健康“食养”模式,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产业。目前,已建成长寿食品等六大特色健康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成12个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和20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基地数量居广西前列。重点打造昭平茶、富川脐橙、黄姚豆豉、贺州酿菜、预制菜等特色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建设长寿、富硒健康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广西药食同源康养研发中心和产业示范区。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洋新村茅刀源屯的一个康养基地内,不少游客正在体验针灸、艾灸、瑶浴熏蒸等理疗养生项目。这里正在打造集科普观光、瑶医养生、民宿、药膳于一体的生态康养旅游示范村,愈发火热的康养旅游正不断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

昭平县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走进昭平县的故乡茶博园,游客们不仅可以了解茶树品种、茶叶生产相关知识,还能体验采茶、炒茶、打油茶等项目。

下一步,贺州市将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民众的康养需求,加快构建生态旅游、温泉康养、休闲养生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长寿贺州康养旅游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实现农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3-11-14 ——广西贺州市以温泉康养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3967.html 1 中国温泉之城 世界长寿贺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