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背依苍茫林海神农架,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道教圣地、太极拳发源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国的伟大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定湖北十堰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说。
文载仙山——华夏人文宝地
8亿年前,处于北纬30°的武当山从古海洋中隆起,形成一座莲花状的火形山,周围山峰如同众星拱月,天成“七十二峰朝大顶”奇观。“水神真武”坐镇火形山,水火既济,天下太平,这是武当之名,更是太和之意。
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全境,八百里武当山下,发现6500万年前白垩纪“龙蛋共存”化石群;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轰动古人类考古学界;女娲补天、牛郎织女的传说源远流长。
中国上古先祖伏羲一画开天,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大创举。太极思想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彰显了“日用而不觉”的哲学智慧,同时也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2500年前,周朝大夫尹喜得到老子传授《道德经》后,辞官来到武当山,潜心传习《道德经》。这部中国的哲学巨著得以传承千年,传播到全世界。
秦风楚韵,汉水流觞,南北交融的深厚文化底蕴承载起这座文化名山。“中华诗祖”尹吉甫编撰《诗经》,孔子曾游此地听《孺子歌》。
道化大岳——皇家建筑胜地
“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唐宋元明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在方圆800里的山水沟壑间营造有九宫八观等33处建筑群,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意境,并敕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明代武当高人张三丰融汇道家思想、太极文化,首创内家拳,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17种,最为著名的是“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支笔”,更有贡品、极品“樃梅果、骞林茶、八宝紫金锭”等,被称为“天然药库”。
400年前,徐霞客圆“慕尤切”之愿,在游历武当山后,写下了《游太和山日记》。武当山宫观道乐、武当武术、武当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祈太和——康养休闲高地
600年前,明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同时开启了两大“国家工程”;十个甲子的轮回,推行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实施南水北调,武当山下,一江清水润泽京津。碧水青山、健康养生、休闲民宿、武当道茶成为文旅新名片。
近年来,武当山举办了七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50多项有声势、有影响的活动,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武术展演、米兰世博会、俄罗斯国际军乐节、法国武当太极与道家养生文化节、德国·中国湖北文化节等。
武当武术协会在海内外共建立32家分会,其中,海外分会13家,会员近11万人,每年有2万至3万名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武当山习武。全球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亿人习练太极拳。
“大道行武当,太极遍天下。”今天的武当山正紧紧围绕“文化康养示范区”战略定位,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加快发展壮大“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真诚欢迎天下朋友们到武当山过几天闲暇日子,养心养眼养生养性,修“厚德载物”行天下,将“福寿康宁”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