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汽笛声起 邮轮港口把握“时”与“势”

□ 本报首席记者 王玮

随着冰封3年的邮轮港国际航线按下“重启键”,多艘邮轮搭乘国内游客,开启跨境之旅,沉寂许久的邮轮港口也恢复了往昔的热闹与繁忙。拓展海洋旅游产品是《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中的一项,其中包括加强邮轮码头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当预示着起航的汽笛声在各港口响起,国内的邮轮码头已陆续步入国际航线的复航期,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期待、挑战和突破。

打有准备的仗

“当再次看到码头人来人往,航站楼内海关关员忙着引导游客办理出境通关手续的场景时,恍如隔世。”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工作人员小沈激动地说。在梦想号邮轮准备驶往韩国济州的那天,这份久违的感觉被许多人用不同的视角表达着。登船前,记者听到最多的游客反馈是:“没想到,停了这么久,港口的服务不但在线还升级了。”

“这几年,国际航线停了,但我们的脚步没停。”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总经理戴明说,邮轮的技术水平和信息科技水平在这段时间不断提升,因此港口在接待服务上也得有相应变化。“我们一直在与邮轮公司密切沟通,根据他们的新作业模式,让服务流程,包括托运行李、办票入住等服务,都能适配。”

在许多人看来,邮轮港口的功能不能简单用“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处”来概括,邮轮公司将其视为可以依靠的港湾,对于游客来说,这是他们奔赴星辰大海的开端。其中,方便、舒适是两方共同的诉求。

如何满足他们?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是《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印发后,国内首个试点复航的口岸。记得当时一位游客在搭乘蓝梦之星号邮轮出发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今天早早就来排队了,没想到整个通关过程很顺畅。”

事实上,疫情发生前,在服务设施较为简单的邮轮港口排长队等待办理登船手续的经历,让不少游客觉得挠头。时隔3年,提前排队依然是一部分游客的习惯,但这一次,在全链条信息化管理的助攻下,游客的感受大不相同。自助值船、关前托运、一票验放、电子船票多码合一等新作业模式在多个港口刷新着游客的体验。

“过去3年运营再艰难,也要投入资金升级设施。”前不久举办的2023吴淞口论坛上,多位国内主要邮轮港口负责人在谈及如何全力以赴为复航时,特别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关键点。“我们投资了1.38亿元对通关设备、安全设施、游客休息空间等方方面面进行升级,对整个服务动线做了调整,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更多邮轮的停靠,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温馨的服务。”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总经理顾绘权介绍。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的新航站楼也要开始启用了;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在加速“智慧+绿色”模式的升级。“我们的港口在持续优化过程中”,成为这几位邮轮港口负责人的口头禅。

供大于求咋办

《2022—2023中国邮轮游船游艇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已经开始运营的邮轮港口约有23个,包括台湾的4个和香港的2个。有业者注意到,目前沿海的邮轮港口大多定位为母港或始发港,只有极个别是访问港。然而前3年受疫情的影响,一些国际邮轮出于成本等问题的考虑暂时驶离,导致目前出现了港口码头比邮轮船舶多的现象,这也让邮轮港口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合关系。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打价格战肯定是不可取的。”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卓东坦言,作为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始发港,必须要面对吸引力较弱的现实和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破题?港船联动是其中一招。比如,与邮轮公司一起探索差异化的航线,舟山港已成为招商伊顿号邮轮东南海岸文化之旅的其中一站。再比如,舟山普陀交通投资集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上海蓝梦国际邮轮股份有限公司,为蓝梦之星号邮轮在舟山港常态化运营打下基础。“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一艘4.2万吨级的外籍邮轮的收购业务,希望进一步形成产业互补的优势。”叶卓东说。

“目前,大多数邮轮线路仍集中在较为有限的几个热门目的地,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在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副总经理张海军看来,设计新航线也是应对之法,比如,现在厦门港复航的是到菲律宾苏比克的航线,这也是国际航线恢复以来,国内出发的首条“海丝”航线,与其他港口的线路产品有所不同。

此外,在张海军看来,港口之间有“竞”也有“合”。尤其是相近的港口,在发挥好各自优势和文化特色的同时,可以设计中转航线,比如,让邮轮返程时经停附近的港口后,再进厦门港,通过此类合作来实现港口间的航线共赢。

戴明认为,在邮轮港口高经营成本的压力下,提高码头的使用率是当务之急。港口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向开发局部港口航线方向延伸,做一些海上微邮轮度假产品,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邮轮公司有业务加入进来。

发展底气何来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多部门就《若干措施》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在谈及如何拓展海洋旅游产品供给时提出,支持地方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邮轮港和游艇码头建设布局。

事实上,这几年,地方有关部门支持邮轮港口建设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山东省就在《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加快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融合开放的世界级港口群。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作为港口群中的一员,这几年一直在对标国际、国内先进邮轮母港发展模式进行提升,今年再次实施了客运中心改造升级,建成“五区一中心”(母港形象展示区、科技赋能VR区、邮轮文化展陈区、邮轮研学体验区、母港驿站文创区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的城市会客厅。

在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总经理王涛看来,想要让港口更好地释放邮轮旅游经济活力,除了关注乘邮轮的游客外,还可以延伸服务,满足当地市民的需求。今年夏天,就有一场音乐会在青岛国际邮轮母港的TEU集装部落激情开唱,让这个百年老港有了青春的脉动。港口区域还建有一个运动公园,里面有海边露天足球场,被青岛市民视为网红打卡地。就这样,港城融合的故事一直在持续……在不少业者看来,这就是提高邮轮港口抗风险能力的方式之一。

3年疫情冲击下的举步维艰,也让更多业者冷静思考如何让邮轮港口实现可持续发展。

戴明说:“除了商业模式的多元化,港口本身的客运业务多元化也有拓展的空间。现在不少港口还处在如果没有邮轮停靠,就没有其他客运业务可做的状态,这会影响港口的抗风险能力。只有想办法把更多的海洋旅游运营主体融入进来,与港口有业务接洽,在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港口才有保持稳定发展的底气。”

“邮轮经济很脆弱,但也有其独特的韧性,只要所有邮轮人携起手来,下一个黄金发展期就值得期待。”有业者如是说。

2023-10-19 王玮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3505.html 1 汽笛声起 邮轮港口把握“时”与“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