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5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生万物谱华章

——贵州多措并举助推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西面,西起关岭立交,上跨坝陵河水道,东至320国道,坝陵河大桥犹如空中彩虹高悬。9月初,2023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坝陵河大桥站)暨黄果树坝陵河大桥低空跳伞国际邀请赛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共有来自捷克、意大利、土耳其等11个国家的25名运动员参加。本次邀请赛主题为“翱翔贵州·写意山水”,是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一项重要主体赛事。

“山”生万物。大山缔造了贵州的神秀景观,也塑造了天然的户外运动场。在这里,登山、攀岩、探洞、山地越野、滑翔伞、蹦极、翼装飞行……山地户外运动热潮不退;源于本土“逢节必比赛”的村BA、村超,让篮球、足球等世界级运动热潮在贵州的山野之间沸腾。

近年来,贵州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高标准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度假康养目的地,全力推动“山地旅游+”发展,持续做强“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品牌形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贵州感受山地旅游的精彩与美丽。

因山而立 立足资源优势显特色

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贵州山地资源丰富,被誉为“山地公园省”。贵州境内,山脉纵横,绵延起伏,有125.8万处峰峦。山与山之间,山峰、峡谷、瀑布、溶洞、湖泊、温泉、天坑、地缝、漏斗森林、高山草地等,处处是景;有“地球记忆博物馆”“古生物王国”,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是世界三大喀斯特之一“中国南方喀斯特”最大的成片分布区……这些资源无不展示着贵州山地大省的璀璨夺目。行走在这片大地,处处可见山水峰峦。

同时,贵州生态气候舒适、人文气息浓厚、综合交通便利,为发展山地旅游创造了绝佳条件。

依托全域山地资源优势,贵州把旅游业作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山地旅游为战略定位,因地制宜推动旅游业发展。

对此,业内人士这样评价,贵州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产业分工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核心优势,即占全省国土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神奇瑰丽的少数民族文化。

贵州下发了《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了《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等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形成山地旅游优质发展的指导体系。

率先在全国完成省域旅游资源大普查。新发现优质资源5万多处,总数达8万多处,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新增的康体养生类、乡村旅游类、红色旅游类、山地体育类资源共计11070处,占资源总数的13.39%,为打造山地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

连续举办六届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为推动全省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日益扩大。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举办,贵州顺势而为提出了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和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吹响发展山地旅游的号角。

2016年,大会发布了《国际山地旅游减贫贵州宣言》,从国际化的角度探讨如何共同减贫,让减贫成为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

2017年8月,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贵州兴义市成立并落户贵州,随之发布《旅游步道等级划分》《溶洞旅游服务规范》等10个山地旅游标准,推动贵州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驶上快车道。

2019年,大会发布了贵州省山地旅游系列标准及《黔西南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山地旅游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举办。在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环节中首次提出“山地温泉康养”概念,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共议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

一幅发展山地旅游的宏大版图在贵州展开,贵州先后打造了贵阳安顺“山地旅游+集散地+避暑度假”旅游功能区、黔西南“户外运动+度假康养”旅游功能区、毕节“山地旅游+度假康养”旅游功能区、铜仁“山地旅游+温泉康养”旅游功能区等融合发展的山地旅游新业态,使贵州山地旅游品质效益进一步提升。

借山而攀 融合多元业态强体验

跑一场马,看万座峰。

9月10日,万峰林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万马”)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开跑。万名专业运动员、路跑爱好者在万峰林开跑,万峰林万亩田园里呈现“万马”奔腾盛况。

“万马”赛道贯穿整个万峰林,是贵州省唯一一条连接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赛道。在赛道上可以领略经典的喀斯特地貌、蜿蜒的纳灰河、磅礴的峰林峰丛,优越的自然景观、舒适的温度,让参赛者们激情穿梭在山水田园之间,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此外,赛事沿途还设置了多个氛围营造点,参赛选手不仅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中畅享运动的快乐,还能欣赏到八音坐唱、中西乐器演奏、非遗展演等精彩节目。

“万马”只是黔西南深化体旅融合、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黔西南州积极探索“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先后建设了安龙笃山、义龙云屯等9个生态体育公园,打造野钓、马拉松、低空飞行等户外运动基地。通过打造生态体育公园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引入精品赛事,进一步推进体旅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添力。今年1月至6月,黔西南州接待游客1912.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9亿元。户外运动正由一种“生活方式”逐步成为植入这方水土的“城市基因”。

地处乌蒙山区的六盘水,优势在山,发展也在山。六盘水市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围绕休闲、运动、康养、度假等主题,打造了野玉海、梅花山、牂牁江、乌蒙大草原、月照养生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宛如一颗颗明珠在乌蒙大地上竞相争辉。此外,该市还抓住气候优势,以“凉”字破题,念好“山”字经,唱好“融合戏”,奏好百姓富“交响曲”。通过大力发展“夏季避暑、冬季滑雪”两大特色旅游产品,打响了“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品牌。今年1月至7月,六盘水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316.11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44%。

在遵义,十二背后景区、桐梓县杉坪花海景区、桐梓水银河景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攀岩、洞穴探险、登山、低空飞行、漂流等业态;依托一条条青山绿水相伴的蜿蜒山路,串联起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自驾+生态”为主线的山地户外运动休闲产业,“露营+非遗”等深度文化美学体验游和“民宿+时尚康养”山地休闲度假,让游客体验到山地旅游的独特魅力。

看大桥横跨,览奇山秀水。堪称“桥梁博物馆”的贵州,桥旅融合正成为贵州山地旅游的新宠儿。

黔中安顺,以“旅游观光黄果树,极限运动坝陵河”为定位,将坝陵河大桥融入大黄果树旅游整体布局,重点打造高桥观光、极限运动、研学旅行、峡谷民宿新旅游项目,成为桥旅融合的典范。

位于黔南的平塘大桥,因拥有332米高的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而被誉为“天空之桥”。与大桥遥相对望的天空之桥服务区,除了有普通服务区的功能外,还建有桥梁博物馆、天文科普馆、天文观测台、悬崖酒店、乡村振兴直营店及房车营地,开业就成为“网红打卡点”,被交通运输部列为交通强国桥旅融合服务区示范项目。

高山、高桥带来了落差和美景,山水相融则酝酿出著名的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酒旅融合主题推出“多彩贵州·醉美洞天”“多彩贵州·醉美黔北”“多彩贵州·醉美黔程”等5条酒旅融合旅游线路,有机整合了沿线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酱酒文化,涵盖了黄果树、荔波小七孔等贵州经典景区(点),以及宋窖博物馆旅游景区、匀酒景区等酒旅融合景区(点),为游客带来新的旅游体验。

贵州全省各地发力“山地旅游+”,山地体育、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互动融合,积极探索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运动、汽车露营、科普探险、修学旅行等新兴业态,让“山地公园省”旅游业态百花齐放;而逐渐兴起的精致露营、房车生活、民宿体验等山系生活,户外采摘、美食品尝、温泉养生、非遗体验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的开展,都成为游客爱上贵州山地生活的理由。

乘势而上 拓展国际视野开新篇

2012年,《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全面优化贵州旅游发展环境,让贵州旅游从全国中游跻身第一方阵。

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支持贵州“加快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再次为贵州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围绕新的利好政策,贵州再次把握住“时”与“势”。

今年以来,贵州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格调品位,以世界级标准开发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山地格局更新。加快推动“中国温泉省”“山地索道省”建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和民族文化旅游带等特色旅游带;加快构建“山地旅游+地方特色”主体功能区,推动春夏秋冬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多极拉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

——业态融合更深。加快“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系统提升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和品牌质量,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力推动文旅农商融合发展,推进康养旅游、交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同步快速发展,支持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非遗旅游、自驾露营等旅游业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流光溢彩夜贵州”品牌,培育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

——资源特色更强。加快推动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以“9+2+2”(9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江苗寨、万峰林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特意性”资源为重点,加强“随意性”旅游资源和业态集聚联动,推进业态升级,打造贵州升级版旅游名片。从景区、住宿、餐饮、商品、演艺娱乐、业态创新、文旅融合七方面,推进业态升级。

聚焦“三大要素”,一手抓流量、一手提质量——

围绕体验产品,开春就设计推出九大主题产品及10条精品线路;夏季,推出“景区、民宿、康养、非遗、交旅、酒旅、美食”七大特色主题产品及30条研学线路、10条避暑主题线路,策划形成首批6条中医药康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等。

围绕优惠政策,先后发布2023年多彩贵州春季旅游景区“四减半”优惠活动、“两免两减半”2023多彩贵州夏季避暑旅游优惠措施。

围绕客源开拓,积极开展文旅企业对接会、文旅宣传推广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北京、厦门、深圳、香港、澳门、重庆、太原、西安、南昌、广州等重点客源地推介贵州文旅产品、文旅招商项目。

围绕市场环境,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旅游安全生产等工作;构筑优质营商环境,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环环相扣的文旅“组合拳”,让人流、资金流加速聚集,业态品质、服务品质加速提升,不断擦亮贵州山地旅游名片,叠加释放旅游发展新活力。

今年1月至6月,贵州累计接待游客3.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00.93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可比口径的100.3%和109.2%。追寻新奇的“玩咖”、领略动感的“达人”、探访文化的学者、避暑游冬的“候鸟”、诗意栖居的“隐士”、铸就万桥飞架的建设者……都可以在贵州自得其乐,或酷爽户外,或惬意度假,或大展身手。

时光铸就峰峦,山水化作华章。9月15日至16日,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举办,大会以“文体旅融合·高品质生活”为主题,通过汇聚国内外众多嘉宾、举办系列精彩活动,加快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步伐,推动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文字:王砚 视觉:刘昌杰

2023-09-15 ——贵州多措并举助推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2548.html 1 生万物谱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