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5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铭记“南八仙”

□ 张 筠

从青海大柴旦翡翠湖出来,心中仍回味着那一片片如绿如蓝的湖水,路两侧茫茫的戈壁滩似也不那么荒凉了。然而渐渐地,平坦无垠的荒漠有了起伏,一些断壑残丘映现眼前,开始是零星的几块,继而连片成群,同行中有人惊呼:南八仙!

其实我们下一站本计划去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却意外地与南八仙雅丹地貌群撞了个满怀。这是冥冥中的安排,还是上天恩赐的礼物?顾不得多想,匆匆推开车门,当与这片雅丹群劈面相逢时,内心的震撼将自己定格在原地,久久不能移动。这些巍然伫立的金色沙丘,莫不是天神遗落的一个梦境?它在这里寂寞等待数千年,是为了不让每一个有缘者错过吧,我们岂能辜负这份痴情?被同伴推搡着,我梦游般迷醉在黄沙丘林的世界。

这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原始区域,也是可以让人切身感受亘古与沧桑的蛮荒之地。放眼望去,除了奇形怪状、姿态各异的土丘,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凉得让人绝望。这片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雅丹地貌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也是国内较大的风蚀土林群。这些奇特怪诞的土丘群落看似分布松散,其实自有规律。由于风力大、空气流通快,这里经常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响,令人毛骨悚然。而且此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导致人因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于是这里也被称为“魔鬼城”。

“雅丹”,一个魔幻又迷人的名称,系维吾尔语音译,为“具有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原本是一片湖泊,湖水汇聚又干涸、形成又消失,产生了由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构成的湖底沉积岩。后来随着古湖床隆升,湖泊趋于干涸,沉积岩出露,此时风的巨手便开始了肆无忌惮、不屈不挠的塑形工程。强大的风力带走疏松的沙土层,留下低洼凹槽。坚硬的泥岩层相对稳固,经由风的揉搓、雕琢,遂形成或大或小、形状各异的土墩,雅丹地貌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丘状土林低的四五米,高的达二三十米,被风蚀塑造成千奇百怪的形态。有的似一道高墙,有的像巍峨的城堡,有的如一座座凄凉的坟茔,有的仿佛巨人或坐或卧,有的像雄赳赳的大公鸡正伸脖打鸣,有的如骏马、似大象,如狮如虎……你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这些土丘活起来、动起来。同行的大姐思维活跃,指着一座土墩问大家:像不像《西游记》里的画面?仔细一看,果然:前面是戴高帽的“唐僧”,“猪八戒”挺着大肚跟在后面,“沙僧”的面貌有些模糊,只隐约可见挑担的包裹,“孙悟空”却不见踪影。大家笑说:可能又去哪里降妖除怪去了。

关于“南八仙”名称的由来,有一个凄美悲壮的英雄故事。20世纪50年代,一支地质勘探队踏上这块荒凉的土地,8位来自南方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片不毛之地。有一天,她们在雅丹林中勘探测量,没想到返回时,漫天黄沙笼罩了荒漠,设置的路标也被沙土掩埋,她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返回的路途。恐惧、饥饿、缺水使她们精疲力竭,终于,在与狂风撕扯几天几夜后,她们仆倒在地。后来,当其他队员赶来救援时,她们已永远长眠在这亘古荒原。据说发现她们时,其中的5位队员围成一圈,保护着珍贵的勘探数据不被沙土掩埋,其情其景令人动容。为纪念这8位英雄的女队员,她们牺牲的这片雅丹群落被人们称作“南八仙”。

“南八仙”,这个美丽的名字既是对一段历史的铭记,也是对一种精神的诗意概括。“八仙”是千千万万柴达木盆地开发建设者的代表,也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的象征。南八仙所标志的,正是中国人的石油梦被激情点燃的难忘岁月,也是一个亘古长存的英雄传奇。

悲烈的故事让人感怀,奇崛的景致令人震撼。我们站在这片辽阔苍茫的土地上,望着旷野中一座座巍然挺立的金色土丘,恍惚觉得那是8位女地质队员的不朽雕像。她们正以见证者的身份,向我们诉说着柴达木往日的荣光和未来的希望。

离开时,挡在我们车前的车主正兴致盎然地操控着无人机。他顾不得抬头,只抱歉地说:稍等啊,让我再多拍几张照片,这里实在太美了,要多留些纪念。我们耐心地等他,其实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呢。

南八仙,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多情的荒原。

2023-09-0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2322.html 1 铭记“南八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