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5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暴雨中的暖心服务

□ 本报记者 唐伯侬

“当时,我家水深差不多一米五六,刚装修完的房子全被泡了,我有些焦虑,情绪也很低落。大雨中,政府安排大巴车把我们带到慢曲酒店。酒店前厅工作人员特别热情,看到我们被雨淋湿,立刻拿来毛巾、端上热茶。当时我们有30多个人,工作人员周到地把我们一个个送到房间。”房山区窦店镇丁各庄村村民李先生对几天前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暴雨来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慢曲酒店接待了包括李先生在内的45名受灾群众和旅游团滞留游客。酒店综合管理部经理王素静说,“酒店一直没有停业,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拧成了一股绳,希望能为社会做点事情。”

做好充足准备

“收到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检查了酒店的安全和防水等设施,并启动了应急预案。对客人最为关注的改退订问题,我们推出了免责取消措施,同时全力满足游客续住和延退需求。”王素静说。

“酒店的首要任务是尽全力保障人员安全,包括顾客和员工,安全是第一要务。”王素静告诉记者,接待受灾群众是政府给酒店的任务,酒店一定要竭力做到最好。“其实,当时我们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并与其他酒店进行了联络。万一因雨势过大,我们酒店出现问题,住客随时可以向其他兄弟酒店转移,他们只要有空房就可以接待。所幸这个情况没有发生,慢曲酒店的情况还好,只有部分房间受潮、渗水,我们也及时帮客人调换了房间。”

慢曲酒店拥有配套的餐厅和食堂,可以解决入住客人的一日三餐。“受到暴雨影响,食材采购受限,食堂大概只有一周的物资储备。”王素静说。

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对酒店的称赞,不仅是因为入住时的温暖,还因为酒店的充足准备让他十分安心。“周边小区停了一天的水,但是酒店因为有蓄水箱,我们用的冷、热水都没受影响。”

安全居于首位

“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出去玩重要?”几天前,降雨仍在持续,面对个别滞留游客不听劝阻、想要冒雨继续游玩,店长助理宋正尧终于说出这句憋了很久的话,吵闹的酒店大堂瞬间安静下来。

“旅游团的客人在来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灾害的严重程度。他们从外地来,行程本是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大家人一心想着出游,却被一场暴雨‘拦’在酒店。有的人心生不满,想要冒雨出去游玩,觉得不会有安全问题。经过多次劝阻,仍有客人态度坚决,我就说出了那句话。”宋正尧告诉记者,酒店其实并没有权利阻止客人出游,但是天气情况恶劣,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帮助导游阻止他们。

在宋正尧的劝导下,客人终于留了下来。第二天,看到房山区山洪暴发的新闻,原本反应强烈的客人态度也有了较大转变。“客人找到我说,幸好及时提醒,不然真的危险了。我也向客人道歉了,作为服务人员不能态度过于强硬,但是,当时做出这个举动,我不后悔。我们要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客人。”宋正尧说。

宋正尧告诉记者,那几日,他和同事们的工作量直线上升。有的客人要续住却没有下单,有的客人行程调整了订单却没有取消,还有的客人孩子哭闹着要出门……这些都是宋正尧和同事们需要解决的。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每隔1至2个小时进行巡楼,确保客人安全。“平时,客人白天基本都会外出,但是暴雨之下,他们在酒店的时间被拉长了,服务需求也集中爆发出来。”

一切为了客人

“我们前厅部的员工基本上是‘00后’,这段时间他们都是24小时值守,工作量变大的同时还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真是很心疼他们,很多负面情绪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消化。”说到这里,王素静不禁红了眼圈。

“接待旅游团的压力相对较大,几十个人同时挤在大堂,每个人都很急。有的等不及就高声催促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顶住压力、保持镇静,有些细节必须交代清楚。”前厅经理尚书娜说。

7月30日中午,正下着暴雨,一个旅游团的客人刚从北京西站到酒店。尚书娜发现,这些客人基本上没有带雨伞,她便一边安排同事到库房取伞,一边抓起店里的雨伞迅速往外跑。“酒店距离大巴车停留的路边大概10米远,旅游团一来就是二三十位客人,伞根本不够用,我们就轮流跑出去接。雨大到基本一出酒店就全身被淋湿。那天,我们大概来回跑了二三十次。不过这并没什么,都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做的事情。”

方香玉也是前厅部的一员。面对客人的抱怨,她告诉记者,自己更能感同身受。“我家在河北涿州,受灾更严重,家里的房子被水泡了,家附近的桥也断了。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客人。我现在也回不了家,酒店就是我的家。”

如今,慢曲酒店已经恢复正常营业,8月9日,最后几位受灾群众退房回家。在大堂舒缓的音乐声中,早已不见当时的拥挤和喧嚣。“雨来得太急也太快,但是我们扛住了,团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接下来的日子,服务客人方面我们会做得更好。”王素静说。

2023-08-15 唐伯侬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1798.html 1 暴雨中的暖心服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