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首席记者 王 洋 记者 李志刚 高 慧 通讯员 陈 潜
发源于青藏高原,汇入浩瀚东海,奔腾万里的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作出安排部署。业界纷纷表示,要对标对表规划蓝图,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适时出台 意义重大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
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时隔两年多出台的《规划》,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副处长路文举表示,《规划》的出台,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指引和保障,为推动长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指明了方向。
九江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坐拥万里长江黄金水道152公里,2200多年的建城史,长江文化底蕴厚重。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既对长江文化保护作出部署,又对长江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要求,对长江沿线非遗保护、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非遗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相关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九江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405项,每年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100余场,进校园活动200多次。同时,持续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2022年,湖口县付垅乡、瑞昌市夏畈镇入选全国首批‘非遗旅游小镇’。”
在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看来,出台《规划》,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激活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长江文化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守住原则 均衡发展
《规划》在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方面明确,要把握4个方面原则性要求,即坚持保护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特色发展。特别是要处理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规划》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筑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二是推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进一步用长江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四是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城乡建设,铺展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五是完善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提高区域协作和均衡发展水平
“《规划》的最大亮点是体现了高位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规划的指导思想,从系统思维、产业思维、融合思维、示范思维、区域协同思维等综合角度进行规划。”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元军分析认为,《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解决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的主要矛盾,针对长江流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不够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同时,坚持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相结合,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通过旅游振兴促进长江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宋洋洋认为,作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有三大特点值得关注:一是赓续长江文化基因,《规划》全面推进长江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推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二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规划》促进长江文旅深度融合,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推动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档升级;三是推动“文旅+”跨界赋能,《规划》推进长江文化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沿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协同推动 落地见效
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年文脉贯古今。关于如何更好落实《规划》,文旅业界代表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规划》要求,守护蔚为大观的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渝鄂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联手推进长江三峡旅游恢复提振,着力打造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联合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做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产品体量,提升长江三峡游轮品质,加强水上游轮游与陆上景区游良性互动,丰富跨区域旅游线路产品供给。
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接万里长江,内纳洞庭湖,南连湘、资、沅、澧四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始源地之一,文化资源富集。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规划》部署要求,深挖潜力优势,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江文化传承弘扬高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长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范。
“近年来,渡江战役纪念馆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好研究阐释、提高展示传播水平等方面下了大功夫。2021年发起成立首个长三角红色博物馆合作联盟,2022年由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牵头,联合江浙沪皖四地20家渡江战役相关的纪念馆、旧址、陵园,成立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地)合作联盟,形成红色传播矩阵。”路文举表示,今后,渡江战役纪念馆将立足时代新起点,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升展陈水平,持续锤炼“全能小民兵”社教品牌,加强文创开发,用好各类媒体、网络平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潮”起来,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韩元军则建议,应充分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让重点项目、重要政策和重点产品尽快落地;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作用,让市场在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发挥重要作用;突出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价值,围绕遗产保护、旅游开发、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等方面打造若干样本工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