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一本学术期刊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对中国旅游投资的分析,有理有据,充分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经济学功底。从那天起,我便记住了这个名字:王笑宇。留意关注他发表的每篇文章,读他的每篇都会有收获。我国的旅游研究相伴旅游实践已进行40多年了,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研究群体,这个群体中不乏具有学术能力的青年人,他们不仅提升了旅游研究队伍的实力,也丰富了旅游研究的成果。客观地说,在这一批青年学术研究群体中,同时具备学术研究能力、掌握科学研究范式,又能熟知旅游产业实践、把握产业运行规律的人并不多,王笑宇就是其中的一个。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市场形成了巨量的旅游规模。每年60多亿人次的国内旅游者,1.5亿人次的出境旅游者,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有了这个市场基础,投资者和经营者就有了创新发展的天地。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领域是一个天然的创新领域,是一个商业模式不断呈现的领域,也是一个新业态涌现的领域。然而,受传统旅游产业运行的模式影响,我们的旅游还是按照“小旅游”发展的思路来布局旅游业态、来构建商业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巨量市场的能力,进而推动中国旅游的变革。王笑宇《谁在旅游,谁在创新》这部新作,就是在这个市场基础下,来研究旅游创新系统问题的。
经济学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需求,一个是供给。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需求决定供给,供给也会影响需求。问题是,我们处理这两个关系时,是从供给思维来认识,还是从需求思维来认识,这便涉及机制运行和制度安排问题。长期以来,在旅游领域,由于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更多的是从供给思维来认识旅游市场的,通过供给来影响需求的。A级景区的建设、国家级度假区的建设、国家休闲街区的建设,以及智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从供给侧发力来推动我国旅游发展的。我们不能否认供给影响需求的力量。然而,以政府为主体的供给,必然会弱化基于需求为基点的市场主体能力,使旅游创新动力进而失能。《谁在旅游,谁在创新》就是在这个市场逻辑下,来研究旅游创新系统问题的。
认识需求,识别需求是产品创新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梯度型发展,旅游需求必然形成不同的群体,而这些不同的社会需求群体对其旅游的形态、旅游方式以及旅游消费特征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认识需求不是认识总需求,而是识别不同群体的需求。只有适配于特定群体需求的产品创新,选配于特定群体需求的供应链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才能是有效的。应该说,从市场群体对旅游产品创新的期待更为强烈的群体来看,应该是中产阶层这个市场群体。现实来说,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的重要市场群体是中产阶层,这个阶层之所以形成强烈的出境旅游需求,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所致。近几年,疫情影响下,我国国内旅游出现的新产品、新形式,不能不说也是这些群体需求影响的结果。《谁在旅游,谁在创新》就是在这个市场群体下,来研究旅游创新系统问题的。
我国旅游发展40多年,从中国旅游发展的驱动力来说,先后经历了开放驱动、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3个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以市场主体为主导、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旅游创新也将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主题。你要了解这种旅游创新的逻辑,可以读一读王笑宇《谁在旅游,谁在创新》这部新作,相信会有收获。
(张辉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