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1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获奖选手风采

金奖、最佳风采奖、最佳才华奖获得者

恩施州代表队 向红新

本届大赛,湖北恩施州选手向红新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佳绩斩获大赛金奖,并获最佳风采奖和最佳才华奖两个单项奖。向红新不仅是一名导游,也是一家旅游发展公司的创始人,并率先开展恩施旅游直播。2020年3月,向红新开始走入恩施各大景区做直播,宣传恩施美景。如今,她已创作600多条与恩施旅游相关的视频,全网累计粉丝近60万。

向红新比赛讲解词选登:

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我的家乡——恩施大峡谷。

我就出生在这里的山村,16岁以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被山包围的地方,以前我总觉得它是阻挡我视线的山,却未曾想过它是你们眼中的景。

作为山里人,我最骄傲的事莫过于我的家乡经过19年的发展,从一个贫困小山村变成了一个5A级景区,而这一切都是旅游带来的蜕变。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来恩施大峡谷不仅要看绝壁天坑地缝的壮观,更要看它壮观之外的地质奇观。它到底奇在哪儿呢?这就要数镇谷之宝——“一炷香”了。大家眼前的“一炷香”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风景最美的40个地方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整体高度达150米,最小直径却只有4米,长在1700多米的斜坡上,亿年不倒。

它亿年不倒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专家分析(考证),“一炷香”岩层很密,化学沉积层的沙石层很薄,使整个岩石形成了一个结实的整体,专家检测出该岩石的承受力每立方米可以达到800千克。目前“一炷香”底部的承受力只有40多千克,远远低于它的极限值。与此同时,考察还发现“一炷香”与山脚下的地缝山体相连,周围的群山更是它的天然屏障。

……

从人迹罕至到游客量翻番,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从贫困户到旅游从业者的转换,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的归属感,旅游最终让区域从贫困落后到迈入小康的华丽反转。

金奖获得者

武汉代表队 陈靓玉

金奖获得者陈靓玉是一名有着16年导游从业经验的资深导游员。本次比赛,她全程稳扎稳打,用动人的语言娓娓讲述知音故里的文化故事。从伯牙子期的千古传奇,到“来到汉阳,就是知音”的城市名片,她深刻诠释了知音文化的丰富内涵。在陈靓玉看来,作为一名导游,参赛获奖并不是终点,而是要时刻回归本心、付出真心。

陈靓玉比赛讲解词选登: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欢迎来到知音文化发源地湖北武汉。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而知音文化则是武汉的城市之魂。

说到知音,我们就会想起2300多年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伯牙是晋国上大夫,从小学习音乐、师从名家,一直曲高和寡、无人能懂。恰逢中秋,顺汉江而下来到古汉阳之地弹奏一曲,偶遇楚国砍柴樵夫钟子期在旁听并感叹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子期从琴音中听懂了伯牙的志存高远,他们不因身份悬殊,不因国家地域,只因对音乐的共同爱好成为知音。朋友们,现在,在我身后的古琴台就是后世为了伯牙弹琴遇知音的故事而修建的,历朝历代屡毁屡建,有着“天下知音第一台”的美誉。伯牙子期传说也在2014年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音,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后世,知音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展,已泛化为友情、亲情、爱情。自古以来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岳飞曾云: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清代曹雪芹曾吟诵: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当伯牙得知子期死后,摔琴谢知音也成为佳话。“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觅寻知音难上难”。知音文化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珍视友谊、生死不渝的传统美德,这是“知音文化”的精髓。

……

两千余年过去,故事发源地武汉形成了知情重义、崇礼守信的“知音文化”,成为武汉对外交往的精神标识。近年来,武汉相继参与承办了湿地大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武汉已与五大洲61个国家的118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

重情、重义,直率、耿直、讲义气,成为湖北人深信不疑的处世之道。我们将秉持“知音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共创高山流水、打造世界知音的旅游目的地。

金奖获得者

武汉代表队 周媛

国家金牌导游周媛以自身出色的实力一举拿下本届导游大赛的金奖。作为黄鹤楼公园的一名讲解员,她已数不清多少次站在聚光灯下推介黄鹤楼。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主题讲解她从黄鹤楼的戏剧切入,挖掘其中的家国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周媛热爱自己的职业,经常5点起床就开始准备导游词。她把讲解的过程定位成一种交流和互动,享受讲解的乐趣。她说:“我们导游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到游客的感受、认知,甚至是价值观,我们应当让游客在游览时有所收获。”

周媛比赛讲解词选登:

黄鹤楼二楼大厅有两幅瓷嵌壁画:《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

《孙权筑城》讲述的是为了抵御魏军,保卫夏口,孙权在蛇山依山就势,修筑城墙,并在临江的黄鹄矶上建了一座军事瞭望楼,也就是最初的黄鹤楼。可见,孙权筑城和黄鹤楼的始建都与当时魏蜀吴之间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

《周瑜设宴》讲述的是赤壁大战后,周瑜为了向刘备索讨荆州,在黄鹤楼宴请刘备,并伏兵楼下。刘备束手无策,埋怨诸葛亮不该让他过江赴宴。危急时刻,诸葛亮派关平给刘备送去了一支令箭,这只令箭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向周瑜要来的,刘备一见大喜过望。随后,又令姜维扮渔夫在宴会上献鱼,其手中“彼骄必褒,彼醉必逃”八字,提示刘备乘周瑜喝醉,赶紧逃离。于是,刘备依照诸葛亮的安排,利用令箭骗过卫兵,逃离黄鹤楼,渡江而归。

如果说《孙权筑城》是信史,那么《周瑜设宴》的故事纯属虚构。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而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两者之间相隔了15年。《周瑜设宴》源于杂剧、小说,尽管与史实不符,却流传甚广。

其实黄鹤楼所蕴含的三国文化一直借助于戏剧、曲艺、小说广泛流传,喜闻乐见和雅俗共享的形式,深受民众的喜爱。

《黄鹤楼》一戏产生的时代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剧中人物姜维,改为赵云,并且增加了张飞等人后,剧名改为了《黄鹤楼》。经明、清两代,更是出现了京剧、豫剧、湘剧、秦腔、汉剧、河北梆子等众多剧种的《黄鹤楼》。清末还出现了对口相声《黄鹤楼》,流传至今也有120年历史。

……

流传几百年的《黄鹤楼》,讲的是忠义的故事,颂的是爱国情怀。诗词歌赋让黄鹤楼在文人墨客间传播,话本戏曲让黄鹤楼在大众中流传,在真实和虚幻之间,在历史和民俗之中,黄鹤楼既得风雅,也食烟火。

今日戏剧舞台,古曲新唱,《黄鹤楼》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再颂辉煌。

银奖、最佳讲解奖获得者

武汉代表队 张玲

“一针绣千年,一线连古今……”在比赛舞台上,张玲落落大方、妙语连珠,用声情并茂的个人讲解,引领现场的观众细细品味汉绣中承载着的荆楚风韵,精彩的表现赢得了人气和认可,最终她同时获得银奖和最佳讲解奖。

张玲比赛讲解词选登: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这是《楚辞》中屈原为我们描绘的楚绣华光盛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传承千年楚绣文化的汉绣几经沉浮,在武汉传承并延续至今。今天我带您走进汉绣博物馆,体会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文化魅力。

汉绣博物馆坐落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藏品多达1000余幅。汉绣与苏绣、湘绣、蜀绣齐名,是流行于荆楚地区的刺绣品种,它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集百家之长而不失楚风汉韵,在中国刺绣行业中自成一格。

……

汉绣在纹样上与其他绣种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文字绣,在文字中绣上植物或动物元素的图案,形成新的视觉形象,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以这幅绣品为例,主体“福”寓意“好运”,巧妙利用“蝠”与“福”同音,来表达祝福。“花无正果,热闹为先”是其创作理念。您看这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能生出枝来,源于自然而又不拘泥于自然。不同于苏绣的委婉优雅,汉绣是狂放不羁的浪漫。

这幅作品就是由从绣花街走出来的传承人——任本荣老先生亲手制作而成。他曾为陈伯华、梅兰芳等名家绣制戏服。可由于战乱、绣花街的落寞,汉绣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

凭着心底三个字:留下来,任老先生义无反顾踏上了找寻之路。从汉中到上海,从小乡村到大都市,他不放过任何线索与希望,哪怕换回的只是戏服上一块小小的碎片。这一找就是20年。一针一线一片片的积累,最终缀合成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汉绣芳华。

2008年,汉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汉绣博物馆挂牌成立。70载的痴情守护,任老先生这一生都在让汉绣留下来、传下去。

……

每一项非遗都是先辈留给我们浪漫而厚重的礼物,守护非遗,守护民族之光,让非遗传承之美惊艳世界。

2023-07-11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81121.html 1 获奖选手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