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正初
沈从文曾经写到故乡湘西的“狮子龙灯焰火”:“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每当读到这里,我就想,有机会一定要到湘西去体验一番。
有幸到了吉首,马颈坳的老张高兴地说:“你们来得正好,晚上去我们马颈坳看龙。”从吉首市区到马颈坳,不过几十分钟车程。那是张家人聚居的一个古老村寨,据说全村人都是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后代。村里保留了几百年的古树、老房,还有几百年来传承至今的“钢火烧龙”。
老张陪着我们喝酒、吃肉。酒酣耳热,灯影迷离,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离开座位。只听见一声呼啸,一条长龙腾空而起,跃入广场中央,锣鼓声鞭炮声随之响了起来。刚刚还在陪我们喝酒的老张,这个时候已经赤膊上阵。他举着龙头,和十几个精壮的舞龙汉子一起,正袒胸露背接受钢花的洗礼。据说钢花由硝、硫黄、木炭、白酒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搅拌,然后塞入竹筒制成。钢火师把长竹夹举过头顶,点燃钢花,对着龙身猛烈喷射。橘红色的钢花喷薄而出,火花灿烂,轰鸣不已。这不就是沈从文笔下的“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吗?那钢花射得越猛,舞龙人舞得越欢,全然不顾火星打在赤裸的身体上面。后来老张告诉我,制作钢花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巧。只有精准掌握火药安装的方向、用量,烧龙时才不会被钢花所伤。
钢火烧龙是流传于湘西一带的民间传统习俗,为的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从扎龙、制火药到祭祀、奏乐和舞龙,整个环节需要五个团队合作,数十人齐心协力。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地方的钢火烧龙已经消亡,但马颈坳的钢火烧龙至今仍在武陵山深处熠熠生辉。
夜色深沉,锣鼓铿锵。在钢火的映照下,赤膊汉子擎着火龙挥舞、奔跑、欢呼,只见长龙腾挪扑闪,旋转翻飞,风生水起。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火焰四射,钢花飞溅,爆炸声此起彼伏,呐喊声欢呼声在夜空中回荡。最后,长龙被钢火烧得只剩篾条,而一个个舞龙汉子依然生龙活虎。
我不由得感慨万千。从钢火烧龙的游艺中,我们感受到了湘西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性格。表演刚刚结束,老张打着赤膊向我们走来,汗流浃背,全身发出油亮的光彩。我们齐刷刷举杯,向他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