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润
那年秋天,我去江苏扬中兴阳村看“村晚”。
来之前,我曾设想过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是一似瓜洲古渡的安然恬谧?是渔樵耕读的原始质朴?还是如同北固亭远眺长江的蓬勃风流?都不是,却又兼而有之。在兴阳,在那些吹花小径、丰盈果园、乡泽钓舟,只需要轻轻张开怀抱,无限的田园风光一时俱向我迎面奔来,使我心驰神摇,目不暇接。
村路两旁,早挂满了红红火火的横幅,簪飞花挟玉树,高悬在人潮之上,写着“村晚”的音讯。灯笼在檐下飘摇,游船在溪边环绕,广场上,恰有一群腰鼓舞表演者正在排练,紧锣密鼓,声势喧天。她们红衣舞动,墨发盘起,宛如流跃的火焰般光彩夺目。鼓声在江面上溅落点点阵阵的潮声,仿佛碰撞星辰。
考虑到要给晚上的正式演出留点悬念,我斟酌再三,还是依依不舍,选择先转身离开。在江边漫步,绿树成荫,清风拂面,送来了烤地瓜的香气,软软糯糯,连心尖都洇染开了甘甜。
老板着一身简淡青布衣,洁净素鞋,虽年近七旬,白发苍苍,依然精神矍铄,骑着装地瓜炉的三轮车,在路上飒沓飞驰。我追了好一阵才赶上他,可惜,地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仅剩数枚,他准备带给“村晚”上一起表演小品的乡亲们,让大伙儿上场前先垫垫。
见我颇为失望,老板盛情邀请我明日上门,亲手挖地瓜。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江边恰有一处绿色农庄,入口小楼坐落在江天秋色里,披锦缎,拥霞光,缀流云,隐隐约约连着农庄内的绿野,香气生发。我欣然同意,决定第二日就去往地瓜的出生地,进行一番追根溯源。
天色渐晚,霞光笼罩着长江水温柔低眉,潺潺流动,拂弦般轻轻拨弄着一水碎金。锅炉叮当,桨声浅淡,背着箩筐而过的老人曳杖轻敲石板,清脆的鸟鸣回荡在林间。众多声音就这样此起彼伏,汇成一曲天籁,也拉开了“村晚”的序幕。
露天大舞台得天独厚,临江而建,通明灯火璀璨地映着江岸暮夜。观者如潮,男女老少皆有之,除了我这样四顾新奇的游客,更多的是本地村民聚在一起交谈,欢声笑语,目朗眉舒。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兴阳“村晚”,那一定是——金色。
金色,是舞台灯光朗照长江的颜色。千万朵碎星鱼鳞,伴着人踏歌起舞逐梦。开场的烟花如最纯粹的泠泠星子,倾洒向天穹,葳蕤灯火燃烧在主持人清澈的眼眸中,点亮了无限期许。一曲腰鼓舞随即展开,舞者回旋在金色的灯火与星月之间,流光溢彩。撑着油纸伞的歌者若一朵遗世独立的芳荷,亭亭轻声歌唱,弯弯的眉眼勾连着灯光洒落金辉。
金色,也是“村晚”表演中,最变化多样的绮丽颜色。这场盛宴不仅有清歌唱丰年、曼舞动心魂,极视听之娱,还有众多的说唱、小品、舞台戏,让人纵享心灵之美。有一场微戏剧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表演者身着青黛罗裙,秀发清新,以温柔的语调将观众带入自然之境,无限天籁娓娓道来,笑颜与湖光水色两相宜。还有一场家庭小品,地瓜农庄的老板也参与了表演。他气势沉稳,笑容慈祥,与几个年轻人搭档演绎孝老主题,神态生动活泼,语气活灵活现,说到妙处,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金色,更意味着兴阳村独有的人文风光。渔文化小镇秀丽温婉,柔情脉脉地伫立在江边,特色花船在表演中淌过星流,洒下碎金累累。“村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几个年头,成了兴阳村民自发选择的一个如梦音节、一首沉醉诗篇,为乡村作谱,为年节作序,记录下所有心路历程,也寄托对未来明光万丈的憧憬。
兴阳“村晚”最独特之处,莫过于万众拔河。表演间隙,许多村民和乡村企业工作人员早早离开座位,走向拔河场地,蓄势待发。这是兴阳村全员参与的一项大事,人们摩肩接踵,百啭千声交织,汇合成一声声嘹亮入云的“加油”,激荡热血。胜者气势如虹,一路披荆斩棘,突围杀入决赛。败者亦不见气馁,潇洒一挥手,笑说且待来年再战。
拔河比赛的冠亚季军,以及众多优胜奖获得者,沐浴着雷鸣般的掌声,昂首走入颁奖现场。缤纷绚丽的金色礼花与烟火在头顶炸开,轰轰烈烈灼烧天幕,染出一个美丽无双的好年华。呼赞声与叫好声,几乎刹那间将舞台掀翻,我也沉浸在这般热闹气氛中,一不小心,就摇断了手中的塑料荧光棒。
这一晚表演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年“村晚”活动的终结。相反,这只是欢庆的第一个篇章,重头戏还在后面。次日,我如约去农庄挖地瓜,袖口高高挽起,扎根于热土之中,挖得热火朝天,满满当当地收获了一筐地瓜。老板就着泉水将地瓜洗净,直接放在一旁炉子上烘烤起来,不多时,便香气四溢,佐以甜茶淡酒,足可加餐,山珍海味亦不换。
清风正好,来日方长。接下来,兴阳村还会迎来篝火晚会、采摘节、渔樵节等一系列“村晚”活动,歌声绕梁,笑语一浪高过一浪。依旧是纯金璀璨,烟花晴朗,只可惜,今日还在兴阳村与这群可爱的人一同欢呼高歌的我,来日又不知身在何处,将去往什么地方飘零了。
老板也拿了一块地瓜,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趣事,讲到开心处,朗笑起来,似暖阳洒满江面。昨夜一起表演孝老小品的几个年轻人本在农庄打下手,这时也围过来与我谈笑。
门前,长江水向东流去,小舟轻荡涟漪,村野翻空深绿。最美的不仅是村中风景,更是兴阳村中人。我和他们在一起,便好似四处萍泊的孤身一叶,暂得以归于温暖烟火人间,久久凝眸流连。
兴阳村的那个午后,当真是,风花拂人面,岁月绽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