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8日
第18版:旅游报18版

全域花开春潮涌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以高品质文旅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以“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为主题,以“深入推动大众旅游、探索发展绿色旅游、加快培育智慧旅游、积极倡导文明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开展。在番禺,文旅融合遍地开花,万物皆可游,处处是新景,“诗和远方”触手可及,幸福旅程从此开始。

【核心导读】

悠悠珠江水穿境而过,向海而生,奋楫争先,这便是岭南古邑番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位于珠三角腹地,东临狮子洋,南滨珠江口, 自秦代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广东音乐之乡、广东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著名侨乡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继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后,番禺以文旅融合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命题,亮出番禺融入时代大潮的风采与气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雄厚的旅游实力,番禺着力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以“双区”建设、创新驱动为战略牵引,围绕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示范性产品打造、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

如今,番禺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文化和旅游产业正从单一企业和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封闭的文化和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文化+”“旅游+”转变,产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促使番禺文旅产业实现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之余,持续向文化和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迈进,擦亮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和“岭南古邑、粤韵番禺”文旅品牌,奋力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范例”。

【融合看点】

顶层规划 优化文旅产业融合大格局

2019年,广东省委常委会将“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列入工作重点,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番禺区全域旅游工作推进方案》多次提及“文旅融合”,并将此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手段,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在番禺文化和旅游行业生根发芽。乘着高质量发展的浪潮,番禺以“大文化”“大旅游”理念,科学谋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为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番禺以文旅融合赋能,颁布多项法规、政策,设立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全区一盘棋,以全域的视野做好规划引领,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其中,《番禺区全域旅游工作2021年推进方案》在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与供给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翔实的工作布置;《番禺区落实<广州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工作任务分工表》针对广州市行动计划提出的8个主要任务中的20项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番禺优先保证重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设施、项目用地,并利用老旧厂房、废弃厂矿开设文化创意场所、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产业用地支持政策。

在资金保障方面,番禺设立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纳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设立、形象宣传及文明旅游推广、“文化+”“旅游+”新业态的产业融合扶持等。

规划引领之下,番禺创新发展机制、管理体制、旅游经营业态等模式,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促高质量发展聚指成拳的合力。

融合创新 激发产业发展内动能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在文化挖掘上番禺底气十足。如何将丰厚的底蕴变为产业发展的动力,番禺通过文旅融合实现流量聚合和产业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番禺积极拓展“文旅+”“+文旅”空间,文商旅、文教旅、文体旅、文农旅等“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番禺文旅产业全域化、品牌化、集约化,游演艺、主题公园、红色旅游、夜间旅游、文化节庆等融合新业态蓬勃发展,彰显“跨界合作”的特性与优势。

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番禺将全区被省认定的15处红色革命遗址建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并以景区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如宝墨园将廉洁文化融入岭南水乡园林,打造以学习党史、弘扬清风、以景说廉的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路线。结合广东“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番禺推动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红色文化、非遗等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释放乡村发展潜力。

为点亮番禺夜间文旅市场,岭南印象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纷纷以文化集市、游园演艺等搭建夜游场景。2023年五一假期,岭南印象园“南国奇遇夜”沉浸式演绎游吸引大批游人,古风古色的街巷里八仙送喜、霍府喜事、花灯迎福等剧情随时上演,游客成为故事中的一角,开启奇遇之旅的同时,更近距离了解南国市井百态与岭南民俗文化。

由此可见,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番禺以“因地制宜、能融则融”的原则跳出传统发展圈,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纽带、创意为亮点,将文旅元素主动融入其他产业,充分发挥文旅产业“搭建平台、打破边界、提升服务、融合共生”的综合带动作用。

商业元素的无缝切入让番禺旅游更加魅力十足。作为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粤曲等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番禺打好特色节庆牌,策划番禺民俗文化节、星海艺术季、飘色巡游、龙舟赛、乞巧节等节庆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一探岭南民俗文化风情。

“食在广州,味在番禺”。通过创新“粤菜师傅+岭南饮食文化”模式,番禺打造了“粤菜师傅”文化品牌,推出莲花宴、爬金山等特色番禺名宴名菜,并连续举办11届广州国际美食节,不断擦亮城市美食名片。

依托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制造基地、蜚声国内外的红木家具以及世界一流的灯光音响等特色产业,番禺将文旅产业与优势制造业强强联合,打造特色小镇。2017年沙湾瑰宝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2019年沙湾荣获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毋庸置疑,文商旅的结合不仅丰富和优化了番禺文旅产品及服务供给,更为番禺产业发展拓宽无限可能,构建了流量吸引与红利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20年,番禺位列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六位,全省入选市辖区中位列第一。

狠抓项目 强化融合“引擎”作用

到莲花山登高访古、观鸟赏花;探沙湾古镇三稔厅、留耕堂等历史遗迹,赏岭南古典建筑之美;走进长隆旅游度假区与珍稀野生动物面对面,欣赏惊险刺激的大马戏;到西坊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看稀有的红砖瓦房群落,充满年代气息的工厂车间建筑,感受“老城市 新活力”……文旅融合项目在番禺花开遍地,绘出一幅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以重点项目为引擎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番禺落子铿锵,步伐坚定。2023年1月,番禺图书馆新馆试运行,该馆按照大型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打造,总投资约5亿元,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新馆设计藏书量160万册,现馆藏总量200多万册,拥有阅览座位1500个,设置番禺人文馆、区民间工艺馆、区档案方志馆、红色主题馆等特色馆中馆。目前,长隆旅游度假区项目、番禺区工人文化宫、紫坭岛等重点文旅项目正加快建设脚步。

重大文旅项目的布局和引入使番禺将自身特色秀出来、品质塑出来。基于紫坭岛的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番禺着力以文化旅游拓展 “文化体验+艺术生活+科技创新”和“研学教育+有机农业+生态艺术”发展模式,打造岭南大文化博物馆与岭南大生态博物馆。对于长隆旅游度假区现有“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乐园”“长隆飞鸟乐园”“长隆大马戏”及酒店群等项目,番禺力求升级改造、扩建,以深度融合文化创新、商业发展、旅游体验、潮流体育、元宇宙等内容,打造国内领先、湾区最具特色的超大型文商旅体综合体,为番禺文旅产业注入强大后劲。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深厚文化底蕴,番禺区盘活老旧工业厂房,以高质量创建文化产业园区为抓手,将文旅融合融入城市更新改造中,赋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紫坭岛上,顺着潺潺江水望去,高耸入云的烟囱、藏在郁葱树林中的错落厂房依然静静伫立,但这座建于1953年古朴破旧的蔗糖厂早已焕然一新,热闹起来。2013年,紫泥堂文化创意园开始投入改造,以工业厂房为主体,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工业遗址等文化元素与当下文旅热潮相融合,着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工业山水”意蕴和极具岭南特色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书店、茶馆、美术馆等竞相入驻,更有不少文化展览落地于此。良好的园区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让紫泥堂成了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文艺青年纷纷打卡,更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拍摄取景。2022年,紫泥堂文化创意园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打好“文化牌”“环境资源牌”的同时,番禺以各类文旅融合项目为产业注入后劲足、持续性强的新鲜血液,将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竞争力”提上去。

全域出发 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番禺的文旅融合建设从全域出发,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宜居宜业宜游的“岭南古邑”城市,处处有花香、满眼皆是景、文化遍满城正是番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写照。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环境共建、成果共享是番禺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借全域旅游建设东风,番禺区首先搭建起东、西、中、北四大旅游片区的全域发展格局,即东部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西部岭南文化生态旅游片区、中部现代游乐商贸旅游片区、北部广州大学城科普科教旅游片区,从资源梳理、规划开发等多方面构建文旅融合发展大空间。其次,番禺通过交通主干道、一河两岸、绿道网络的整治提升工程和美化绿化工程打造宜居宜游环境,并将各主要景区串珠成链,打造成集“食、住、购、游、乐”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商业片区,以“景区带动片区、片区带动全域”,使文旅融合有章可循。

依托“长隆—万博—汉溪”区域特色与优势,番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典范片区,打造出沙湾古镇等一批岭南文化特色小镇、祈福新村等一批休闲旅游消费新地标。2022年7月,文旅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示名单,长隆旅游度假区项目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番禺以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为抓手,持续加大对城市软硬件建设力度,打造示范性文化和旅游公共体系,如提高文旅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便利度和覆盖率,加强文旅问询服务中心、文化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应急广播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效能;在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方面力求既满足游客需求,也满足本地市民休闲需求。

在番禺石壁街道,一间间祠堂变为展厅、艺园、剧场;沙湾文体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建设,常年开展青少年文艺、科普学习、传统民间艺术和非遗传承公益培训班;沙湾三月三北帝诞民间艺术巡游活动、番禺水色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在共建共享的发展环境下,番禺文旅融合建设向公共空间无限延伸,通过文化赋能空间、多元文旅活动等持续推动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向优质化、覆盖全、全龄共享的方向发展。

目前,番禺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已形成,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579.11平方米,区级建有文博图三馆等12处设施均免费开放。

此外,番禺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及公共服务功能融入各类商业设施、产业园区、街区、社区、农村,全年举办多项民俗活动及旅游文化节,推出一系列文旅消费惠民活动,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

今年五一假期,番禺区以“好玩到番禺·开心游购娱”为主题,相继推出各类文化展览、国风汉服、音乐派对、非遗表演等活动,丰富游客出行选择。各大景区也纷纷打造特色活动迎客,如西坊大院推出“春日·快乐市集”,举办音乐快闪、户外露天电影等活动;长隆旅游度假区以“超级宠你节”“水上电音派对”“寻梦星空派对”等主题文旅活动引客,长隆国际大马戏更成为游客热门选项。假期期间,番禺区8个主要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8.92万人次,同比增长170.0%。

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番禺持续在优化环境、丰富供给、规范服务方面下功夫,在不断改革创新做精做优文化旅游产品之余,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擦亮“岭南古邑”品牌 讲好番禺故事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余荫山房丰富的游园活动引得大批市民游客前来尝鲜。婉转悠长的粤曲让游客过足戏瘾,非遗广彩展令人驻足品味,投壶、做团扇等活动受到追捧。当文化和旅游深度交融,人们的体验也逐渐由观光式向沉浸式丰富,一场场蝶变亦在番禺悄然上演,使“岭南古邑,粤韵番禺”深入人心。

为讲好番禺故事,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坚持品牌战略原则,充分挖掘番禺区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展陈方式和表现手法,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亮出“大学书香、智造时尚、岭南民俗、红色文化、广东音乐、广州美食”六大文化名片,打造岭南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实施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大力开发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充实以余荫山房、宝墨园、南粤苑为核心,以沙湾古镇、石楼大岭村、番禺博物馆、岭南印象园等为依托的岭南文化精品旅游品牌。

如赏花,番禺以文旅节庆引客。春有宝墨园樱花节看花芬芳;夏有余荫山房紫薇旅游文化节游园赏景,莲花山以莲花文化旅游节、莲花宴、莲花摄影大赛等大作文旅融合文章;秋季莲花山金秋睡莲迷人眼;冬天莲花山桃花庆新春、余荫山房菊花韵味悠长。

如岭南民俗,番禺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品牌为落脚点,打造番禺民俗文化节、番禺水色旅游文化节、沙湾飘色以及乞巧节、北帝诞、龙舟赛等一系列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充分发挥旅游的载体和渠道作用,更好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之余,有效提高文化旅游影响力。

锣声响起,鳌鱼舞队、舞狮队、彩龙队纷纷出场,立于剑鞘、竹尖、花卉上的“色仔”“色女”萌态可掬,沿途街道、民房阳台、房顶挤满了观赏的游人。4月22日,阔别三年的沙湾飘色巡游回归,吸引了4.1万名游客前来一睹沙湾飘色这项非遗项目的风采。

丰富璀璨的非遗项目是番禺一张靓丽名片。番禺区着力推进“非遗+”,通过产业化融合发展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番禺区持续推进落实非遗保护工作,建立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另一方面,使非遗深嵌旅游发展过程中,如宝墨园、沙湾古镇、岭南印象园、余荫山房等景区通过集聚非遗传承人、举办非遗研学游园会活动、开设非遗小课堂等方式展现非遗魅力。

作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西坊大院文化旅游区积极探索“非遗+园区”发展模式,通过建设非遗文化工艺街、非遗文化体验区、非遗工作坊等非遗空间,并邀约非遗手工艺人进驻,以灰塑文化工艺传承课等活动促进非遗传承创新。2021年,西坊大院被授予“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于2023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持续提供质量高、吸引力足的文旅产品,才能使产业生生不息,赋予品牌持久活力。番禺围绕中国旅游日、番禺区星海艺术季、民俗文化节、国际美食节、端午龙舟赛等节庆节点全年不断开展文旅活动,加强城市品牌宣传。以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番禺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让“岭南古邑 粤韵番禺”既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城市建设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探索中大获裨益,使高质量发展蓝图更加具体、愈加清晰。

2023-05-18 ——以高品质文旅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9944.html 1 全域花开春潮涌 而今迈步从头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