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主会场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古镇举办。活动以“深入推动大众旅游、探索发展绿色旅游、加快培育智慧旅游、积极倡导文明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展示文旅产业发展新成果,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增强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全社会、全行业参与旅游、共享旅游的盛景。
主会场配套活动丰富多彩
5月19日,主会场活动暨启动仪式在和顺古镇举行。活动采用“直播+录播”形式,向广大游客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介绍近年来云南省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展现保山市腾冲市的风貌和文化特色。活动现场,云南、江苏、内蒙古、河北、宁夏五省分别推介地方特色文旅资源,浙江、海南、江西三省展演特色文化和旅游演艺。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五大行业协会共同发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腾冲倡议》,并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和甲级旅游民宿授牌,现场发放包含全国各省(区、市)文旅优惠政策、云南特色文创产品的特色福袋。
一系列主会场配套活动同样精彩。5月19日至21日,“5·19 专属直播间”助力主会场“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开展旅游产品线上销售。搭建“中国礼物”旅游商品展示专区,集中展示和推介近年来我国旅游商品发展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出“中国旅游日·数字体验馆”,搭建数字主舞台,让观众体验数字文旅前沿科技。举办“中国旅游日·保山非遗文化旅游展”“中国旅游日·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报告》《低碳旅行报告》《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发展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美好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开展主旨演讲,举办“腾冲对话·生态文明的旅游再塑”和“腾冲对话·数字化文旅产业促进绿色消费”主题沙龙。
为了更好地营造“中国旅游日”节日氛围,云南省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一是组织开展“霞客行之江山多娇”大型融媒体联动采访活动,推出覆盖霞客省内足迹的精品旅游线路,举办覆盖霞客中华足迹的21个省市区学习强国平台摄影征集活动等。二是组织全省16个州市文旅部门,在“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大力开展惠民便民活动,实施惠民优惠措施,不断激发大众旅游热情,提振行业信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七彩云南整体品牌形象。三是委托抖音平台邀请50名网红开展5·19中国旅游日“抖音网红保山行”文旅推广活动,全面宣传推广保山丰富的特色美食、温泉、景区景点、非遗等文旅资源,以及“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文旅+”项目。四是5月16日至18日联动抖音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抖音平台资深运营管理者、达人等,在腾冲对优秀主播进行技能培训,并组织主播开展采风和直播活动,为“5·19中国旅游日”打CALL。五是5月1至31日开展“中国旅游日·和顺百年”全国乡村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号召全国各省市社会爱心人士向图书馆、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村社农家书屋、图书馆分馆等进行图书捐赠,组织全民阅读活动。
各地主题活动持续升温
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云南省充分发挥此次主会场活动聚焦效应,辐射带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参与,通过“主题月—主题周—主题日”活动,持续提高活动声量。
5月1日至31日,全国各省市充分发挥调动行业资源和优势,大力推出各类旅游文化公益惠民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引导行业协会发动 OTA、航空公司、铁路12306、旅行社、景区、酒店、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点等协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推出“5·19 中国旅游日”文旅消费券、打折促销、满减优惠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旅游惠民活动。引导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和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社教活动及公共文化活动。指导文艺团体开展惠民精品剧目展演。组织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号召涉旅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旅游活动。倡导绿色出行,联动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新能源车品牌等推出“中国旅游日”低碳出行活动。
5月14日至18日,扬州、长沙、海口、厦门、西安5个代表城市开展主题周活动,围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文旅融合”五大核心主题,精心策划主题活动,以“一城一主题、一天一海报、一地一线路”方式进行倒计时轮动接力,宣传文旅资源。
创新创意的主题日活动也吸引眼球。例如,“中国旅游日·中国色彩”长卷传播活动以“中国传统色”为创意核心,挑选 32个省(区、市)代表性景观景点高清图片,制成中国色彩长卷;打造“5·19 中国旅游日”十大事件营销活动,包括打造“5·19”主题航班、主题邮轮、主题高铁、主题线路自驾游;推出千号联动线上宣传推广活动、万人直播推介家乡文旅活动;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出行定制专属导航语音,并推出出行优惠券等。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年是“中国旅游日”首次在云南省开设活动主会场。近年来,云南省以“文化润滇”行动为统领,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茶技、茶俗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规划引领、创新工作举措、强化保障措施,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2年,全省文旅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例如,成功举办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全年完成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1053.2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2.9%,增速居全国第1位,占全省投资比重达5.7%,成为全省5大投资支柱行业之一,取得历史性突破;接待游客8.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49.0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104.2%和85.6%,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51.2个百分点,恢复情况排名全国前列。
2023年,云南旅游强劲复苏,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文旅IP,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云南旅游。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35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9.6亿元,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234.8%和230.4%,日均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创历年来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新高。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万物蓬勃、无拘生长。云南39.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脊椎动物达1700多种,高等植物约1.9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云南省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多样性生态旅游目的地,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拉市海、纳帕海、百花岭、犀鸟谷已是全球知名的“观鸟圣地”,梅里雪山、泸沽湖、高黎贡山、哀牢山、普者黑已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绚丽多姿,源远流长。云南是我国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演变的见证地,抚仙湖畔的澄江帽天山让我们清晰看到约5.41亿年前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的古生物面貌;170万年前,云南就出现了“元谋人”;600多年前,世界著名航海家、云南人郑和七下西洋,写下了古代中国与各国交往的不朽华章;滇西抗战、抢修滇缅公路支持远征军入缅作战等,体现了云南人民危难之时万众一心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云南文化旅游丰富内涵。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云南世代繁衍生息着傣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藏族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独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并和睦相处。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从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再到近代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一直都是中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和人民经济相通、文化交融的纽带。2021年通车的中老铁路,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实现了朝发夕至。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明代著名探险家徐霞客一生钟爱云南,称赞云南“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 云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雪域高原、险峰峡谷,江河湖泊、幽谷密林,又有岩溶地貌、火山地热。还有古城古镇古村落,钟灵毓秀、应有尽有。独树一帜的自然景观,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下一步,云南省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坚决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制定文旅业稳进提质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增强文旅业持续发展动能;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持续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等重大项目;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实施文旅市场主体倍增和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旅游+”,启动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加快推动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强文旅宣传营销和交流合作,做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宣传推广工作,筹办好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组织开展旅游服务提升行动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推动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幸福旅程,从腾冲出发”
“中国旅游日”期间,国内外嘉宾相约云南、相聚腾冲。腾冲,素有“极边第一城”之称,位于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又称“胡焕庸线”)的西南端,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南北相望,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是世界闻名的温泉之都、“中国琥珀之都”,是一座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近年来,腾冲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地质资源等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放心健康的旅游消费环境,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云南省美丽县城”等荣誉,连续5年进入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按照打造“火山热海、大和顺、高黎贡山、南部乡镇、边境风情”五大文旅片区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了“十四五”规划,健康运动、健康旅游奖励政策及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规划政策。
整合文旅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基本完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其中,东山书院、“高黎贡图书馆”、“数数书局”等一批文化空间成为网红打卡点。二是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019年的6个增加至47个,新创建玛御谷、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三是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在12个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实现在线导游导览等智慧功能。
强化产品供给,促进产业融合。一是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华侨城森林乐园、悠所摩旅营地等各类文旅项目顺利推进,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超过50亿元。二是建成石头纪、悦榕庄、自在悬崖酒店、和顺柏联温泉酒店、康藤帐篷酒店、荷花温泉悠所?摩旅营地等半山酒店。三是成功举办腾冲国际马拉松、高黎贡超级山径赛等系列品牌赛事。四是成功创建司莫拉佤族村、固东镇江东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5个省级旅游名镇、5个省级旅游名村。五是创作了反映地域特色的《梦幻腾冲》,以及抗战题材大型皮影4D剧目《腾冲往事》。六是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成功杯”全国工艺品雕刻西南赛区选拔赛及“卞和杯”玉雕大赛,出版《缅甸琥珀标样图册》,2022年共举办八届翡翠毛料公盘,成交额超7亿元。
突出品牌建设,塑造腾冲形象。一是腾冲市人大通过会议决议,将“世界腾冲 天下和顺”确定为腾冲城市形象宣传品牌。二是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腾冲桫椤庄园入选国家甲级旅游民宿,和顺青岩温泉收藏酒店、仙云别院客栈等10家民宿入选国家丙级旅游民宿;连续3年入选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三是在腾冲文旅平台先后推出腾冲A级景区介绍、腾冲古十二景区、腾冲六大名玉相关推文和系列视频,推出“红色教育、自然康养和研学体验”等多条精品主题线路。
目前,腾冲市有A级景区47个,2022年,腾冲接待游客1635.4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78.12亿元。2023年春节假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5.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4亿元;五一假期,腾冲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1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