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如何将假期短期出游热潮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半月谈微信公众号近日发表评论指出,面对每年几次集中爆发式出游,靠增加供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更深层的“道”在于,如何借助五一假期大客流的高强度压力测试,把存在的问题梳理清楚、对策研究透彻,并在此基础上把“网红”变成“长红”,“流量”变成“留量”。
“对这种既让老年游客苦不堪言,又困扰本地居民正常出行的旅游方式,有必要加以改进和优化”
——近期,一则“银发团日行4万步‘拉练式’旅游,抢坐公交车逛景点”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银发族正在成为旅游市场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这一庞大消费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值得旅游市场深入研究。旅行社应根据银发族的体力精力、消费生活习惯等推出更合适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要从方便性、安全性、保健性等方面创新旅游产品。要依靠数字技术推动消费体验整体提升,实现线上线下文旅联动,让银发族享受到更高品质服务。
“硬件再好,如果游客没有‘家’的感觉,景区的硬件建设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五一假期,河南洛阳栾川老君山景区当日达到限流标准,停止售票,这家景区给没参观成功的游客打下“欠条”,承诺10年内游客可凭此“欠条”免费入园一次。对此,《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指出,一张小小的欠条,可以让失落的游客生出些许幸福感。这样的欠条,何尝不是一款别具特色的“文旅经”,虽然不是每个“债主”都能把“欠条”保存10年,也不是每位“债主”都会要求必须兑现一次旅游。景区打“欠条”的意义在于,这家景区的格局打开了,产生的舆论影响,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老君山。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