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写在《遗产活化视角下的苏州古典园林功能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出版前面的话

进入21世纪以来,遗产活化作为发挥遗产功能价值、促进文化世代传承的重要方法,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界的共识。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22年,国家文物局《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提出“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指导思想,明确“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农村书屋、乡土文化馆和专题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也可利用文物建筑开办民宿、客栈、茶社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

苏州古典园林为我国古典园林精华所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无声的音乐,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与心灵寓所,其中的亭台景致、草木芳华、诗画意境无不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变化,让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湎于旧时的园林风雅之中,应当让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时代,擦亮苏州“百园之城”的亮丽城市名片,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实践中,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利用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有效转变保护管理模式,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成为“十四五”时期苏州古典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本书以“根植过去,立足当代,展望未来”为主线,以苏州园林功能演化历程梳理为起点,基于丰富的当代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与利用实践,从社群与游客的双重视角全面解析苏州古典园林的功能价值,探索其功能活化与空间更新有效适应、相互促进的方法,进而总结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活化模式,提出其功能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丰富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探索以功能活化促进园林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书作为我在南京林业大学攻读风景园林学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有幸得到了张青萍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向我展现了古典园林研究的有趣与深邃,其人文关怀以及对待科研与生活的态度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研究期间,得到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薛建辉教授、南京大学张捷教授、东南大学金俊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金荷仙教授、同济大学刘颂教授、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张浪教授,以及南京林业大学王浩教授、赵兵教授、唐晓岚教授、邱冰教授、李志明教授等老师和匿名审稿人的指导与帮助,为研究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辈专家的著作与研究成果,使我受益匪浅。

十余年的风景园林学习让我越来越感受到,古典园林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其宏大、深邃与精美的确令人叹为观止。自身所学与之相较,可谓是沧海一粟。本书中所述内容仅为个人粗略的一些探索与思考,难免有不足之处,诚挚地期盼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交流讨论,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顾至欣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2023-04-17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9226.html 1 写在《遗产活化视角下的苏州古典园林功能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出版前面的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