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灼灼风华扬州城 非遗旅游双奔赴

□ 本报见习记者 郭子腾

2500多年的厚重历史沉淀,赋予了扬州不一样的灼灼风华。扬剧、扬派盆景技艺、瘦西湖、个园……如今,富集的非遗和旅游资源正成为这座千年古城重塑城市生态与产业空间的新动能。

4月11日至12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期间,记者跟随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实地考察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瘦西湖风景区、东关街等地,走访调研了扬州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炸年糕、艾窝窝、蟹粉狮子头……4月11日,走进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庆云堂,这里以菜模方式完整展现了一桌“开国第一宴”,生动彰显了“吃在扬州”的风采。在卢氏盐商住宅基础上修缮建成的中国淮扬菜博物馆设有展陈区、体验区两大功能区。展陈区根据住宅布局,从前向后次第铺开,围绕风味体系、技艺传承等展示淮扬菜发展的历史脉络。体验区集淮扬名宴品鉴、旅游休闲互动等功能于一体,供游客现场感知淮扬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

当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夏启泉正带领学生们在体验区为游客展示淮扬名菜文思豆腐的制作过程。只见师傅们“快刀飞下如绢雪”,千缕细如发丝的豆腐丝似沉似浮地飘荡在碗中,令在场游客叹为观止。“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在为旅游烹饪学院拓展技艺传承展示场所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可谓一举两得。”夏启泉说。

品过淮扬菜,又闻古琴音。

春日的瘦西湖,白塔晴云、春流画舫,风景区内游人如织。两岸的凉亭中,扬州古琴、扬州清曲、板桥道情、昆曲随水波流转,杖头木偶戏引得众多亲子游客驻足不前;沿岸的扬派盆景博物馆里,非遗传承人现场剪扎“一寸三弯、枝无寸直”的扬派盆景;在五亭桥畔热闹的非遗市集上,淮安线编、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徐州风筝等江苏非遗产品集聚在此,一系列可观可游可玩的非遗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边走边看,感受非遗进景区的无限魅力。

“我们在扬派盆景博物馆专门设立了研习所,增强盆景技艺互动演示,并面向游客推出研学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体验盆景制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扬派盆景技艺传承人赵庆泉说。

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累计投入4.8亿元建成扬派盆景博物馆、运河非遗街区等非遗体验空间,推动扬派盆景技艺、扬州“三把刀”技艺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旅游空间,不断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介绍,2021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鼓励各地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将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植入景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非遗进瘦西湖风景区项目即为江苏省首批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之一。

“在创新非遗旅游产品方面,2021年,瘦西湖风景区以盛唐礼仪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全息风扇、3D投影、AR换脸等技术,融入古琴、洞箫等演艺形式,打造了‘二分明月忆扬州’非遗夜游项目,备受游客青睐。该项目自推出以来,累计带动实现门票收入3000万元。”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说,“景区将继续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举办好非遗主题月、非遗研学夏令营等活动,创新非遗年轻化、个性化表达,让非遗‘热’起来、旅游‘火’起来。”

4月12日,来到扬州市东关街传统街区,谢馥春、黄珏老鹅等老字号一字排开,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舌尖上的美味和传统制作技艺的魅力。非遗在这里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带得走。

据了解,东关街传统街区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共有50多处重要历史遗存。近年来,东关街传统街区纵深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非遗元素和扬州风格的园林建筑景点,引入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20余个非遗项目,开设15间特色民宿,实现了产业优化和街区转型蝶变,并在今年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实地领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后,参加活动的代表们纷纷表示,扬州市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将把系列好做法带回去,加快推动非遗与旅游“双向奔赴”、深度融合发展。

2023-04-17 郭子腾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9210.html 1 灼灼风华扬州城 非遗旅游双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