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这座环抱在祁连山下、黑河水湾的西北城镇,不仅见证了北凉古都的沧桑、玄奘晾经的虔诚,更被“红西路军精神”洗礼出自信和坚韧。
近年来,高台县按照“突出重点、打造龙头、错位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把“红色高台·绿色家园”作为亮点名片来打造,以弘扬“红西路军精神”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把握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做好文化旅游体育医养深度融合文章,古老的高台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里是“红西路军精神”的传承地
1937年,为打通国际援助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血战高台,终因弹尽援绝,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2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捐躯,谱写了红西路军战斗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劲松掩映着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
今天,坐落于湿地之畔的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是讲好西路军故事的主阵地、锤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集训地、提升干部能力的加油站、展示金张掖形象的新窗口。
来到高台,你的脚印便与无数红西路军将士的足迹叠加在了一起,在这里,你将感受红西路军的革命战场,见证历史的壮烈丰碑。知行合一,传承和发扬“红西路军精神”;在这里,你将品尝红军饭,体验红西路军的艰难生活。忆苦思甜,成为砥砺初心、不断奋发的红西路军精神传承者;在这里,困惑将变得渺小,生命价值会被发现。红西路军将士刚强的意志,会让我们在顿悟人生哲理的同时,找回倍加奋斗的动力,努力拼搏,成就幸福人生。
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
高台地处丝路咽喉,历史文化悠久。自汉唐以来,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在此交流激荡,佛教、儒学等东西方文化在此渗透交融,古羌、西戎、匈奴、党项等少数民族在此迁徙融合,月氏、乌孙、北魏、回鹘、吐蕃等政权在此交替更迭,形成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
高台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骆驼城古遗址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全景式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垦、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画面。高台博物馆现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75件,馆藏有大量魏晋壁画砖、彩绘木器、木版画、十六国时期的纪年简牍和汉晋丝绸文物,尤其是魏晋画像砖记载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妙趣横生、异彩纷呈,游客甚至可以通过画像砖看到古人是怎样吃羊肉串的,还有他们下棋交谈的美妙场景。
走在黑河湿地公园,会被一尊高耸的唐僧师徒造像吸引。盛唐时期,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途经高台摆渡黑河时打湿经书,在黑河岸畔垒台晾晒经卷,之后一路顺风抵达长安。人们被玄奘法师孤影西征、舍命求法的精神深深折服,故在台上修建庙宇,寺门题有楹联:台虽不高,县名因斯而立;寺本甚大,圣经赖以得存。寓示着九九归真、修成正果的吉祥之意,后人将其总结为“来高台,登高台,步步高抬”的美好祝愿。
这里是祖国西北的生态屏障
高台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山一水的自然禀赋,使高台呈现出“沙漠绿洲、戈壁水乡”的神奇风姿,既展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阳刚之美,又兼具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水乡风情。
高台境内湿地面积2.95万公顷,占张掖国家级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1.6%。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与黑河湿地公园相融共生,形成水天一色的优美景观,呈现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别致风韵。雪山冰峰、峡谷湖泊、戈壁沙漠、绿洲沃土、湿地芦苇等地貌交相辉映,垂钓基地、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有着开展户外运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
近年来,高台县的户外徒步、汽车越野、戈壁露营、沙漠探险等户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受到了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青睐。
这里是您休闲度假的乐园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自古被称为“三秦锁钥、五郡咽喉”。如今,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和312国道横贯全境,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战略通道,更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纵横交错,是河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孕育出了独具风味的健康美食。高台凉粉、胭脂鸡、大湖鱼、新坝羊肉、胡氏粉汤等地方美食声名远扬、闻名遐迩。“康翠”牌蔬菜、天月羊肉、仰光辣椒、脱水蔬菜等特色旅游商品远近闻名,畅销全国各地。
高台现有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3家,全县宾馆饭店达51家。高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西路军精神”传承地、魏晋文化地下画廊、休闲度假乐园、户外运动胜地,不断吸引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