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3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梅蓉村启幕。本次艺术季于3月至5月间举办,在梅蓉村、翙岗村、桐庐县城等地开展,既有常态化举办的系列活动,也有围绕二十四节气、重要时间节点举行的特色活动,更有艺术专线从高铁站到各活动点位整季流动,不同主题的节俗庆典、打卡游览、沉浸演艺、网红市集、休闲美食等游赏逛吃内容遍布美丽乡村。
精彩蜕变 探寻梅蓉村的共富密码
位于桐庐县桐君街道的梅蓉村,过去只是富春江上的一片滩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梅蓉人引江水、建水渠、造良田,将沙洲打造成为富春江畔的新绿洲。200多亩荒滩改造成果园,在经营方式上蹚出了新路子。1963年,梅蓉大队的水果总产量达35.6万斤。自此,“敢叫荒滩变绿洲”的“梅蓉精神”薪火相传,梅蓉村也成为桐庐县首个亿元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梅蓉村名扬国内外,先后有44批次60多个国家482位外国政要和宾客前来参观访问,成就了一段梅蓉历史上的鼎盛与辉煌。
梅蓉人自力更生、不怕吃苦的精神,不仅在当时被多家主流媒体大篇幅宣传,还出现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挪威电影公司的镜头里,出现在画家叶浅予《富春山居新图》的笔墨里,出现在向青、叶文玲等诗人作家的文字里。
近年来,梅蓉村积极挖掘乡土文化,提升环境品质,向着打造“富春江畔第一村”的目标奔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等。一页页崭新的篇章正在梅蓉翻开。
2021年,“浙里富春·那么乡田”2021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首次在梅蓉村举办,收获了巨大人气,梅蓉村成为杭州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当年十一期间,梅蓉村共接待游客8.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351.5万元,打响了梅蓉村作为富春江“黄金左岸”的名片,实现更加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梅蓉村通过开展山水艺术季,展现文化在乡村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乡村艺术走廊建设,以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地域振兴。如今,梅蓉村小乡村一跃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乡村旅游景点”,正加快打造“梅蓉国际乡村艺术社区”,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平台和机遇。
亮点频出 艺术季开幕式精彩纷呈
本届山水艺术季开幕式上,以“从历史看今天”为题,展示了梅蓉村6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从60年前播出的纪录片《访梅蓉大队》的再映,到如今梅蓉村村民自信向世界发出邀请的豪迈气概,无一不是“梅蓉精神”的引领,从当年的“荒滩变绿洲”到如今的“绿洲闪金黄”,深情表达梅蓉以艺术赋能共同富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乡村窗口的自豪感。
单一到多元,视觉到精神,山水艺术季全面升级
2021年,“浙里富春·那么乡田”2021中国·桐庐山水艺术季首次在梅蓉村举办,来自十大美院的20件原创艺术作品首次亮相并永久“落户”梅蓉村,成为“梅蓉公共艺术计划”的核心部分。
2023年,桐庐山水艺术季活动在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除了艺术装置布置,还包括了沉浸式演艺、国际音乐节、古宅戏剧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落地,将实现从单一艺术向多元艺术的迈进、视觉艺术向精神艺术的进阶。
开幕式以《山水之约》艺术季先导片拉开帷幕。视频通过春分三重门的主体架构,依次展现现实、曾经、未来的意象:透过油菜花田前的大型门框,看到从乡土里长出来的山水艺术季;透过龚家古建筑群中的老木门,时光倒流至60年前,追忆梅蓉艰苦奋斗的岁月时光;透过吉木丘林农场的现代感大门,感受现代艺术与乡村、与生活的浸润相融。
重温梅蓉往事,再叙“梅蓉精神”
“富春江是美丽的,但是更美丽的是在这里的人民,是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他们如花似锦的未来。”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访梅蓉大队》,记录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梅蓉生产大队面对洪水侵扰,展开生死搏斗,梅蓉人在党的领导下,引江水、建水渠、造良田,打造富春江畔的新绿洲,自此“敢叫荒滩变绿洲”的“梅蓉精神”薪火相传。
为纪念《访梅蓉大队》纪录片播出60周年,开幕式现场再映了《访梅蓉大队》纪录片原片,并邀请《访梅蓉大队》纪录片内的孩童参加访谈,重温梅蓉往事,再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梅蓉精神”。
巨幅明信片、定制诗歌,沉浸式体验桐庐山水浪漫
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走出的“三通一达”,占据中国快递行业“半壁江山”。开幕式现场,桐庐通过现场巨幅明信片发出“我把山水送给你,桐庐梅蓉欢迎你”的邀约,梅蓉青年与艺术家共同向国际友人发出邀约,将梅蓉礼盒内的明信片寄向世界。
“背包客”跨越时空与油菜花姑娘、翙岗动漫节吉祥物蛋宝、畲族姑娘在不同场景相遇并进行流动,嘉宾在“背包客”戏剧情境的指引下,移步九里梅洲油菜花田主会场观看沉浸式演绎《在富春金黄的日子里》,体会桐庐山水浪漫。
百花齐放 山水桐庐展现别样魅力
油菜花田沉浸演绎:自然与行为艺术相互融合
3月24日至26日,油菜花田沉浸式演绎在梅蓉村九里梅洲进行,每天上午、下午两场。
现场,油菜花田和艺术装置融为一体,化作春天最自然的大地演绎场。游客在“背包客”的指引下,欣赏九里梅洲油菜花田的美景,邂逅油菜花姑娘,与动漫节吉祥物蛋宝合影。现场还设有“油菜花田婚礼”“富春山居图飞越富春江和梅蓉上空”等环节,群众和艺术家可进行集体艺术创作,让自然艺术和行为艺术融合。演绎结束后,观众便可自由穿梭在油菜花田,感受春天“爱”的蔓延,在富春江畔来一场“爱”的邂逅。
乡村文旅相亲会:政府搭台、企业助力,资源与资本无缝对接
3月25日,梅蓉村龚家古建筑群内,由桐庐县政府主办、桐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乡村文旅相亲会如期举行,县外旅行社、各类乡村旅游运营商、投资商、青创客、乡村运营企业等代表相聚于此。
会上,8个桐庐乡镇的代表依次上台推介,将本地特色产品、网红民宿、节庆赛事、闲置资源等招商需求向大家娓娓道来,并对外招募整村运营、高端民宿集聚区、研学营地等业态。山中来信(蓝莲花开)品牌&斯卡布罗集市创始人段金虎作为运营投资商代表,做“蓝莲花开”民宿品牌运营案例分享,给与会人员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
瑞士蒙特勒音乐节:艺术赋能,音乐盛宴步入中国乡村
3月24日至26日下午、夜晚时段,梅蓉村乡村会客厅区块内,特邀old school funk乐队、Jess Meider三人爵士乐队、上海秋天、The Slippery Slippers等知名乐队组成蒙特勒音乐节阵容,从爵士到放克、嘻哈到摇滚,观众在杭州桐庐如画的山水间感受美好的春季音乐体验。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浙江省提出了以美育赋能乡村的思路。此次山水艺术季邀请到国际音乐盛事,让乡村欣赏世界艺术,让国际艺术家走进中国乡村,通过文艺赋美,美育赋能,乡村才能更美,乡村游才能更有韵味,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能进一步加强,未来乡村的美好图景更能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古宅戏剧场:古建筑与传统戏剧的碰撞
从3月底到4月中旬,梅蓉村文化礼堂内将定期举行古宅戏剧场,以梅蓉村文化礼堂为观演和表演空间,古建筑、文艺演出环绕四周,将粉墙黛瓦的古建筑变成人人可亲近的艺术戏剧场。其间,桐庐县文艺骨干团队、优质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等,将联合开展越剧大戏、折子戏、民乐演奏会等丰富的演艺活动,为桐庐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文艺展示的舞台。
艺术巴士:文旅艺术专线,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艺术季期间,文旅艺术专线主题巴士投放在高铁站、县城与山水艺术季活动点位沿线,旨在打造出一条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游客出行的“便捷线”。具体线路为:桐庐高铁站-叶浅予艺术馆-城市展览馆-桐庐博物馆-梅蓉村/翙岗村。
车身做“山水艺术季”主题装饰,专线启用特色语音报站,当车辆停靠相应活动点位时,车内电子导游便主动向乘客介绍该点位的概况、活动的起始时间等,方便游(乘)客了解各活动点位的特色亮点,享受“沉浸式”的乘车体验。车厢内依据实际情况放置沿线的游览指引资料及特色文旅产品。
第二届古村动漫艺术节:动漫翙岗、潮玩古村,原创IP活化美丽乡村
4月28日至5月21日,山水艺术季第二届翙岗古村动漫艺术节将在凤川街道翙岗村举办。以翙岗村动漫IP——翙宝为核心,在翙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础之上,深度结合“三农”政策,融合历史人文精神,以原创IP活化美丽乡村。
2021年,首届翙岗古村动漫艺术节开幕,千年古村和潮流艺术在这里碰撞,带动了当地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也带来了“富春江畔最潮古村”的品牌效应。古村动漫艺术节的举办,让艺术走进乡村、艺术装点生活、艺术赋能农民,使得艺术成了提升乡村社会价值的手段,并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及经济价值,不断提升乡村价值魅力、增强乡村内生动力。
艺术赋能 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发布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桐庐县的“艺术乡村建设: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桐庐实践”为其中之一。
自2020年以来,桐庐县全面打响艺术乡村建设攻坚战,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推进精神富有与物质富有共进。桐庐艺术乡村的打造,也早已不局限于用艺术的眼光和手法美化乡村,而是通过基因解码、文化挖掘,提升当地百姓对村庄的认同感,从而汇集各方资源,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用艺术点亮乡村,桐庐艺术乡村正在把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包括梅蓉村在内,越来越多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的乡村,正在唤起村民的自豪感,让游客体味到乡土文化的魅力,探索出一条集艺术、生态、旅游、农业产业等于一体的发展路子。
一、聚焦艺术规划,重塑乡村艺术风貌与气质
强化艺术规划引领。从全县域层面加强统筹谋划,重点打造石舍村、芦茨村、联盟村等艺术乡村,推动音乐感官、书画色彩、雕塑空间等艺术元素融入乡村特色民居、景观小品、文旅项目等。
全面焕新乡村风貌。以景点标准建设镇村,整合乡村农田、废弃草棚、牲口圈等“碎片化”资源,打造“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处处皆景”的村居环境,让乡村面貌更有艺术美,更具吸引力。
夯实艺术保障基础。加大文艺政策资金支持,今年新推出全省首笔“非遗工坊贷”,鼓励乡村非遗企业传承创新。成立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筹措2200万元专项支持文艺作品创作、人才培育、艺术普及等工作。
二、深耕三大工程,提升乡村艺术内涵与品质
创建艺术村镇工程。确立梅蓉村、白云村、莪山村等首批11个试点村,建设桐君街道梅蓉公共艺术村落、横村镇白云村音乐艺术村等一批艺术村庄,建成翙岗动漫展示馆、仁智酒酿馒头非遗展示馆等一批艺术场馆,打造武盛老街、莪山民俗特色街等一批文化艺术街区。
打造文旅IP工程。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瞄准艺术民宿、网红打卡点、非遗项目、文创集市等主攻方向,构建“文艺化、品牌化、潮流化”的特色文旅生态圈,引进咖啡店、艺术展示馆、艺术民宿等业态,打造一批形态多元的文旅IP。
启动文化梳理工程。组建专家团队,加强对富春山水、文化名人、诗画作品等文化艺术元素的内涵挖掘,鼓励本土文艺爱好者创编相关作品。创编实景山水戏剧《还有富春山》、越剧歌曲《富春》,出版《潇洒桐庐》富春山居文旅丛书等。
三、共享艺术资源,实现乡村文艺素养普及与沉淀
打造艺术场景让村民体验美。新建成翙岗动漫艺术馆、舒羽山房·国际写作中心、芦茨乡村美术馆等乡村艺术场馆9个。推进书香、茶香、墨香“三香”民宿建设,建成乡村民宿书吧15个。
引进艺术项目让村民鉴赏美。加强与中央美院、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合作,推动实施“名人名家走进桐庐”“潇洒桐庐中国画展”等校地合作项目5个。
举办文艺培训让村民享受美。动态收集和掌握村民、外来务工者子女、社区文艺骨干等特定人群的文艺培训需求,每年送文化下乡200余场,开展书画、文物等展览100余场,全民艺术培训1万余人次。
四、升级艺术效能,激活乡村旅游产业与经济
艺术设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举办文旅伴手礼大赛、农特产品创意设计培训、农特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形成一批有文化内涵、有艺术设计的农旅特色产品。
艺术活动拉动乡村旅游消费。组织开展了桐庐山水艺术季、翙岗村动漫艺术节、白云村民谣音乐节、深澳村“盲盒戏曲周”等乡村文化艺术活动20余场,带动乡村旅游收入16.4亿元。
文艺人才发挥名人效应创收。实施艺术家驻村计划,采取签约、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岗位聘任等方式,引进黄保国、蓝银坤等50余名书画家、作家、诗人、非遗工匠到桐庐建立工作室、创作基地,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