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3日
第18版:旅游报18版

滨州全域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山东滨州因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州”而得名,北观沧海、南揽群岳,黄河穿城而过,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发祥交融,红、黄、蓝、绿、古“五色”描绘着色彩缤纷的滨州画卷,孙子、黄河、工业、滨海、红色五大品牌支撑着滨州文旅的发展,滨州正乘势而起,锚定“文化品质更好”的目标,大踏步迈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统筹规划

扎实推动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滨州作为黄河下游城市,黄河穿城而过,地势地貌独特,多元文化汇集,资源组合优良,极具开发价值。滨州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建设高标准黄河文化旅游带,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助力全市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聘请高端团队编制完成《滨州市黄河沿岸概念性总体规划》《滨州黄河湿地规划》,正在构建以黄河为轴,以文化为主线,以城区为核心,以景区为节点,以一体化交通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两翼的综合开发格局。启动黄河湿地范围50.4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的黄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最具滨州黄河文化特色、文化体验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高效率推进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谣文旅康养小镇等6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8亿元,涵盖了交通设施、生态保护、城市公园、农文旅融合、文化产业项目等多种类型、多个领域,建设集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隆起带,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集中体验地,助力滨州城市建设迈向“黄河时代”。

整合资源

全力打造世界级孙子兵学圣地

“孙子故里,生态滨州”是城市的核心名片。滨州深度挖掘弘扬孙子文化,全面展现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全力支持孙子研究院、孙子文化研究中心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建设国内一流孙子书院;高水平策划世界孙子文化大会,办好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加强与国防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发研学、康养、休闲等旅游新业态,推出孙子文化主题旅游线路,促进孙子文化产业链延伸;提升孙子兵法城、孙子故园等景区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与国内外高端文旅企业的合资合作,策划大型孙子智慧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孙子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孙子古镇不夜城。

惠民县正在创建省级孙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编制实施省级规划。惠民县城就是一部兵书,中国的第一“城市智宫”。惠民县在城市建设中,全面融入孙子文化元素,处处彰显兵学文化,积极营造孙子故里文化氛围,让游客深刻体验《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大智慧。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国际孙子文化旅游目的地。

立足优势

滨州工业旅游乘势而起

滨州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工业旅游基础雄厚,拥有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拥有中国企业500强6家、中国民企500强7家,魏桥创业集团连续11年入选世界500强。中国铝谷、滨州西王、京博、香驰、愉悦、中裕、华纺、亚光等工业品牌享誉国内外,滨州是“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2022年,滨州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54.9亿元,居全省第三,增速11.32%,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滨州立足创新发展,聚焦工业之强,融入旅游之美,深入探索“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工业旅游产品,精心策划3条工业精品旅游线路,相继打造了愉悦家纺、中裕小麦、京博集团等5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邹平西王集团、方霖铝业、无棣海瓷等企业的工业旅游发展基本成型,引领滨州走向工业旅游之城。举办“中央驻鲁和省级媒体走进滨州工业旅游”活动,把工业企业文化借“旅游之手”进行宣传、推广。滨州工业骨干企业“顶天立地”,特色企业“星罗棋布”,南进铝谷、北捕盐虾、东看纺织、中品小麦,品味产业“味道”,资源得天独厚、潜力巨大,工业旅游正乘势而起。

创新创业

做大做强滨州临海文化旅游品牌

滨州北临渤海,海岸开阔,盐田广大,海产丰富,对虾年产量占全省50%以上,丰年虫卵占全国市场的70%,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盐田虾养殖基地,正在打造“1500亿级国家级优质畜牧和水产品基地”;还拥有全国唯一、世界少有的贝壳堤岛,孕育了独特的盐业文化、渔文化,海洋贝瓷、盐雕成为来滨州必买的“中国特色旅游商品”。

为做大做强临海文化旅游,滨州高起点编制《滨州临海文旅规划》,主打“贝、盐、滩”品牌,以“世界贝堤”“万亩盐田”“耕海滩涂”为核心,差异化发展,融合科技元素,以创新化发展思维,突破滨州临海发展瓶颈。高水平策划贝壳堤国家海洋公园、滨州盐田艺术季、岔尖渔港等34个临海文旅项目,预计总投资681.5 亿元。巧妙融合历史、乡村、民俗、生态资源,做强“海洋休闲”“节事旅游”,创新“科创旅游”“滩涂游乐”“研学教育”“海盐康养”等文旅融合业态,彰显“临海韵、滨州味”的临海旅游特色,全面开创滨州临海文旅新路子。

融合发展

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滨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拥有鲜活的红色血脉、深厚的红色基因、众多的英雄事迹。近年来,滨州以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红色展示、体验、参与为重点,编制完成《滨州市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资源,构筑起红色文化的新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市梳理了以渤海革命老区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点23处,创成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怀周祠、红色高家渡等8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大马峪红色研学基地等4个景区入选省级红色研学基地,焦桥镇孙庄村等3个村入选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

下一步,滨州将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相结合,打造高品质红色文化展馆,开发军事拓展类、沉浸体验类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深入挖掘渤海革命老区精神内核,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围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青少年学生开辟两大专项市场,重点开发以红色教育、红色体验、红色休闲等为功能的红色产品体系,策划3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两条红色廊道,建设10家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示范点,积极争创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使红色文化旅游成为全省、全国的重要品牌和带动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孙连庆 薛坤 明华)

2023-03-2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8708.html 1 滨州全域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