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在“我家门前有条河”文旅系列活动成果发布暨2023“两河之约”(聊城)文旅推广季启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春归万物苏,美好向新生。很高兴在这美丽的人间三月天,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家门前有条河’文旅系列活动成果,共同见证2023‘两河之约’(聊城)文旅推广季启动。我代表聊城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聊城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灿烂文化因‘河’传承;大运河,沟通南北、贯通古今,美好生活应‘运’而生。这两条举世闻名的河流,一横一纵、一刚一柔,千百年来滋养着中华文明,使两岸人民世代受益。两河在聊城交汇,创造了昔日辉煌和今朝美景,推动聊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运河’时代。此时此地,我们诚挚发出‘两河之约’,欢迎大家到聊城感受文之韵、水之秀、城之美。”
“两河之约”,让我们相约在历史的烟波浩渺中,体会聊城文化之隽永。聊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境内400多处文物古迹点缀各处,相传乾隆6次登临的光岳楼、八大钞关之首的临清钞关、雕梁画栋的山陕会馆、巍峨高峻的舍利宝塔都在讲述着悠远时光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座走进《水浒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的城市,武松景阳冈打虎、李逵大闹高唐州、老残海源阁借书等典故广为流传。这里人杰地灵,是商朝名相伊尹躬耕处、陈思王曹植梵呗音乐发明地,走出了抗日名将张自忠、著名学者傅斯年、国学泰斗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代表人物,成为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的文化名片。来聊城,循着名士贤达的足迹,一起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品千年的历史经纬、古风雅韵。
“两河之约”,让我们相约在水与城的交相辉映中,欣赏聊城风景之秀丽。聊城东襟齐鲁、西接中原、北倚燕赵、南望苏浙,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滔滔黄河似一条巨龙蜿蜒而过,京杭大运河一水澄碧穿城北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渠清水奔涌而来,造就了这里河湖纵横的秀美风光。东昌湖如翡翠般夺目,一座四四方方的宋代古城宛若棋盘漂在水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登上高耸的聊城摩天轮,俯瞰临水而建的古城、更新提升的老城、加快崛起的新城,美好尽收眼底。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聊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成群的鸟儿与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和谐温馨的画卷。来聊城,泛舟河湖之上,在水波荡漾、桨声倒影中,坐看云卷云舒,畅享身心安然。
“两河之约”,让我们相约在别样的人间烟火中,感受聊城生活之律动。聊城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口袋公园、城市书房散布城区,商圈经济日益繁荣。徜徉于东昌湖畔,于微风中极目四望,是一晨的舒展;漫步于古城街巷,于青砖黛瓦间品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是一身的惬意;沉浸于特色街区,感受朱雀街的烟火气、东关街的时尚感、米市街的文化味,是一夜的欢畅;流连于聊城手造,看葫芦雕刻寄语“福禄”绵长,听东昌古琴奏出悠扬旋律,品灵芝、桑黄、阿胶“聊城新三宝”滋养身心,体会传统手艺焕发新活力,邂逅舌尖上的别致风味,是一路的惊喜。来聊城,时光温柔缓慢,享受生活的惬意,感受别样的风情。
两河之美,绚丽多姿;两河之约,至真至诚。聊城诚挚邀请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赶赴这场春天的约定,来聊城观光旅游、放松身心。聊城将加大两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深入挖掘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把聊城打造成为鲁西大地上熠熠生辉的“两河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