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成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评选获全国地级市第一,全国首届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城市成功落地,“山东手造·潍有尚品”品牌惊艳出圈……
“2022年是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也是抢抓机遇、赢得重大发展的一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介绍。潍坊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聚焦加力文化赋能、积极延展城市历史文脉、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打造文旅融合高地,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抓机遇 求突破
潍坊市“道承齐鲁、襟连海岱”,是文化资源的富集地、文化继承与传播的区域中心。独特优越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潍坊高质量发展的满满机遇。2022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抓创新、求突破,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潍坊争一流、扩影响,持续擦亮文旅品牌。潍坊是渤海莱州湾南岸重要的海滨城市,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金石之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这是潍坊继2021年获得“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之后收获的又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近年来,潍坊市文化交流“走出去”成果丰硕,先后在日本等10多个国家举办非遗展,连续两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通过广泛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向中国和世界讲述了潍坊故事。
一年来,潍坊市抓项目、促消费,文旅市场越来越火热。先后出台《潍坊市大力提振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创新举办第六届文旅惠民消费季,发放消费券460余万元,拉动消费近1亿元,市场“烟火气”逐步回归。172个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青州古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现在的潍坊,文旅市场加速回暖,文旅消费强劲复苏,项目建设全面起势,雁阵形产业集群深度发力,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
一年来,潍坊重保护、兴传承,文化“两创”越来越出彩。城市底蕴更显“厚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年画专业委员会落户潍坊,获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3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博物馆之城”谋划启动,新增备案博物馆12家,总数达75家,均居全省第二位;文物事业蓬勃发展,成立潍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遥感”文物保护模式获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革命文物保护“昌邑模式”等2个项目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一年来,潍坊强服务、出精品,文化惠民越来越暖心。文化惠民更具“温度”,潍坊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展演《大爱妈妈》等优秀文艺作品80余部,《板桥县令》等20余部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展演展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加优化,“小书画撬动大产业”做法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建成“城乡书房”44家,2家获评山东省“最美城乡书房”,1家获评全国“年度最美书店”;优质文化覆盖面纵深拓展,创新举办市民文化节、新青年音乐节等活动,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近9000场,公益电影放映7.3万余场;全民阅读稳居全国前列,连续四年荣获“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一年来,潍坊抓监管、守底线,管理服务越来越高效。政务服务更加便捷,“一窗受理”“全程网办”“微笑服务”“告知承诺”等改革举措不断创新,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有力有效,新业态监管覆盖更广,创新“引领铺垫—派驻试点—终极划转”工作思路,打造县域旅游执法体制改革“潍坊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全年执法检查6.5万余人次,检查文旅单位2.2万余家次,办结案件498件,文旅市场安全稳定运行;行政执法文明规范,潍坊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荣获“山东省行政执法标兵先进集体”,1宗案卷获评省年度十大行政执法优秀案卷。
重质量 强赋能
近年来,潍坊市以提质谋发展,以赋能增活力,推动全市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不断深度推进。近年来,潍坊市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十工程”,大力实施“文旅+”行动,深化拓展“文旅+康养”“文旅+教育”“文旅+工业”等跨界融合业态,形成了文化旅游与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2022年,潍坊市成功创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景区被列入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青州市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临朐县五井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临朐县隐士村“山柿产业+旅游”特色模式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文旅项目建设呈精品化发展。自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精细布局文旅项目建设,全市精品旅游产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寒亭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整合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梦里水乡等周边资源,积极打造城区旅游发展新地标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昌邑市沿潍河两岸打造了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园(绿博园)、下营滨海风景区、青阜农文旅综合体等系列文化旅游点,利用废弃矿坑打造的青山秀水景区和博陆山风景区分别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范。
数字赋能文旅发展大有作为。2023年2月,山东省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中心在潍坊成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潍坊市积极抢抓“元宇宙”风口,利用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的政策优势,整合资源、资金、资产、市场等要素,全面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步伐,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标杆性、引领性的元宇宙智慧文旅综合体验项目,力争让元宇宙产业成为引领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惠企助企增强产业发展活力。疫情之下,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想方设法为景区、文旅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自2020年以来,先后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1751.555万元,并与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举办文旅银企对接会,支持重点景区、重点项目等文旅企业发展,24个项目获得授信55.6亿元、贷款41.3亿元。此外,文旅产业投资洽谈会成功举办,8个项目顺利签约,总投资165.8亿元。利好措施转化为强劲生产力,产生更多社会效益,文旅产业发展更添动力、更具活力。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卓有成效。突出农文旅融合,建设特色产业园,诸城市以“游茶山、品茶香、观茶艺”为主题,从“文、养、情”等市场需求端发力,建设茶叶种植园区等农文旅融合项目,配套建设茶文化体验区、茶叶研学中心。近年来,茶园接待游客约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余万元;盘活优势资源,做强产业集群,青州市桐峪沟村盘活闲置资源开发民宿旅游,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昌乐县庵上湖村创造了年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4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建成6000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佳绩。
拼经济 谱新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文化“两创”要求,聚焦市委“1441”工作思路,振奋精神求突破,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统筹兼顾,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中求进。2023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一条主线”,实施“四个提升”,做好“一篇文章”,用好“关键一招”。“一个统领”是牢牢坚持以党建统领文化和旅游各项工作,建设富有文旅特色的党建品牌。“一条主线”是围绕加力文化赋能一条主线,在延展城市历史文脉、强化优质文化供给、强化文旅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四个提升”是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新闻出版工作水平、提升广播电视工作水平、提升市场管理服务水平。“一篇文章”是做好统筹发展“一篇文章”。“关键一招”是围绕重点事项,谋划实施一批改革重点工作,加快推动全市文旅工作突破发展。
提质赋能,推进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2023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十大行动”为发力点,着力推动全市文旅工作持续发展。一是文旅消费提振行动,包括抓惠民措施配套、抓节事活动拉动、抓客源招徕引入、抓消费环境优化等。二是产品提质行动,包括加快景区度假区提档升级、实施城市漫游精品工程、实施海洋旅游目的地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旅游文创。三是“百企领航”行动,包括夯实大项目支撑、实施文旅“助企暖企”工程、完善金融赋能文旅发展、做大做强文旅市场主体、推动集约式集群化发展。四是“两创”强基行动,包括提升历史文化研究阐释水平、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实施博物馆优化提升工程、擦亮“潍水考古”品牌、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等。五是艺术“攀峰”行动,包括完善艺术创作长效机制、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叫响“好戏潍坊”品牌。六是文旅深度融合行动,包括发展旅游演艺、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考古旅游。七是跨界大融合行动,大力实施“文旅+”行动,形成文化旅游与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八是科技赋能行动,不断丰富数字文旅新场景、提升智慧化文旅服务,加快文旅元宇宙项目建设。九是文旅富民行动,推进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实施公共文化润心工程。十是品牌“强音”行动,加强文旅品牌全方位宣传,实施旅游形象提升工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广矩阵,建设网络精准营销体系,进一步彰显潍坊文旅系统形象。
新时代画卷锦绣壮丽,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面对新的使命和发展任务,权文松表示:“人勤春来早,万事干为先。2023年,潍坊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聚焦加力文旅赋能,加快建设文旅产业数字化步伐,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位的文化生活、高品质的旅游体验、高水平的文化遗产鉴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潍坊文旅力量。”
(吴楠/文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