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渐浓,踏青、赏花、远足的游客日益增多。3月18日,“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暨绵阳市安州区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幕。雎水踩桥这一民间自发的大型踏青闹春、拜桥祭祀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成都、德阳、广元、绵阳等地的游客和市民,大家井然有序地踩过太平桥,形成一幅气势恢宏的民俗画卷,宛如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近年来,绵阳市安州区以乡村振兴为牵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为统揽,充分发挥遍布全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了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产村相融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形成了“业旺村美民富”的良好发展态势,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的“助推器”。
提升完善基础设施
自“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安州区把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来抓,有效破解了以往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停车难、如厕难、住宿难”等问题,大大提升了乡村旅游的舒适度。
聚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安州区先后出台多项乡村旅游规划并投入大量资金,全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通景公路景观美化、设置旅游服务驿站、美化景区整体标识标牌、完善农家乐内部设施等举措,提升了全区乡村旅游的整体环境。
以蝴蝶谷景区为例,当地通过“旅游扶贫项目”“交通项目”“美丽新村”“文化扶贫”等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累计争取到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用于景区道路建设、旅游设施配套等,彻底摆脱了此前“路不通、气不通、网络信号不通”的窘境。
“交通改善了,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了,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蝴蝶谷“遇见·栖心”民宿负责人肖婷婷说,“每逢旺季,民宿总是被预订一空,我们忙得不可开交。”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安州区正在实施总投资1.665亿元的“美丽花城”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项目总体以涉旅中心镇、村为依托,将优化完善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项目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全面完工。项目完工后,将全面提升安州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安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健全旅游产品体系
“现在来到这里,农家乐一个接一个,菜品都很有特色,住宿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来了根本不想走。”近日,绵阳市民张女士一家趁着大好春光在安州区花城果乡旅游景区完成周末度假之旅后,赞不绝口。
近年来,安州区把农业、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当中,打造了登山赏雪、瓜果采摘、亲子研学、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新奇有趣的乡村新产品、新项目和新场景,有力增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黏性。
“我是第三次来蝴蝶谷了,这里不仅有非常美丽的民宿,还有陶艺DIY、剪纸、葫芦烙画等非遗体验活动,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在游客王缪看来,蝴蝶谷景区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足以让他们全家畅玩两三天。
来自安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小镇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处、星级农家乐63家、精品民宿17家,桑枣镇入围 “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镇”、桑枣镇齐心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松林村被列为第三批四川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安驿·箱几、三和养生山庄、遇见·栖心等为代表的沿龙门山脉精品民宿集群已成为远近驰名的乡村旅游新名片。
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近年来,安州区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让旅游业发展红利持续惠及更多群众。
正是看到了安州区乡村旅游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肖婷婷和丈夫才毅然放弃高薪,安心扎根乡间,精心经营起“遇见·栖心”民宿。如今,肖婷婷夫妻二人靠经营民宿,年均纯利润达150多万元。
在安州区旅游业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分享到发展红利的远不止肖婷婷夫妻二人。如今,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安州区开办起各具特色的农家民宿客栈,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仅在蝴蝶谷景区,就有300多名村民依靠民宿产业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旅游发展好了,来游玩的客人多了,我们也能在附近找一份工作,增加一些收入。”现年52岁的张春菊说,平时自家种植的一些蔬菜也有了稳定的销路,“生活很安逸。”
“这证明我们走对了发展路子。”看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在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上找到了致富增收的途径,安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该区正以创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引导广大乡村旅游从业者着眼提升游客体验,从“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上下功夫,进一步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纳就业、富民增收能力。
(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