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6日
第24版:旅游报24版

广西:守正创新 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1月10日,2023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任务。会议明确了新时代广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目标任务,坚定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区的信心决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新动能、形成新优势。

稳中求进的2022年

2022年,广西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出台《关于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 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加大“引客入桂”力度、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等5个方面推出20条举措。实施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景区门票打折、包机专列旅游团队奖励等政策,退还519家旅行社质保金4720.2万元,补助112家景区6297.2万元,奖励32家旅行社509.4万元。开展“冬游广西”“千万老广游两广”等主题活动,赴国内各主要客源城市开展宣传推广,举办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活动。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国内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旅游经济持续复苏。

2022年,“支持桂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列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龙胜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全州县获评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举办2022年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桂林旅游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艺术创作展演取得重大突破。彩调剧《新刘三姐》先后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举办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公共文化服务深入人心。启动“奋进新征程”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月活动,举办第十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持续打响全区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统筹文物保护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平陆运河等一批自治区重大项目考古调查。推动大遗址保护,靖江王府及王陵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广西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壮美广西·多彩非遗”品牌,开展“广西有礼”“广西美味”等非遗传播展示活动。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贺州黄姚古镇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丹泉洞天酒海工业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桂林东西巷、南宁三街两巷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南宁市东盟文化和旅游片区等5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海富丽华大酒店等3家酒店获评五星级旅游饭店。10个村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力。印发实施《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三年行动计划》,列出重点文旅项目137个,总投资超3500亿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区文旅产业重大项目276个,总投资6165.8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44.29亿元。深化文旅融合,实施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计划。

统筹发展和安全,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文旅产业用地“桂林模式”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走读广西”公共服务新模式、防城港市探索边境旅游改革创新入选优秀案例。

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办2022年全区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广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文化旅游领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等工作,文化旅游市场规范有序。

奋力拼搏的2023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西各级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文化旅游恢复发展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文化旅游力量。

广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紧抓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给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出台实施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加快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大力开发康养、研学、露营、体育休闲、邮轮游艇等旅游产品,打造“中国不夜城 浪漫夜广西”夜间经济品牌。持续开展“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广西人游广西”“冬游广西”等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支持各地举办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加快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支持桂林市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设“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加快漓江景区提质升级,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推进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世界级度假区,推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龙胜龙脊梯田等景区提质升级。加快桂林抗战文化名人博物馆、桂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标杆性文旅品牌。开展《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宣传贯彻落实工作。

持续抓好艺术创作展演和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全区文艺院团策划创作重点剧目。开展好重点艺术活动,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5·23全民艺术普及月”等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打响“走读广西”品牌,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资源与旅游推广融合。

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推动广西自然博物馆新馆迁建,做好广西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工作,推动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二期建设。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打响“壮美广西·多彩非遗”品牌。

积极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推动文旅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康养旅游提档升级,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以筹办2023年、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谋划和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重点建设南宁国家旅游枢纽城市、西江生态旅游带。丰富“一键游广西”平台功能,推动全区主要涉旅企业、重点文化场所实现智慧化升级。

加强文旅品牌推介和创建。着力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名片、世界级康养旅游名片、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世界级滨海度假旅游名片、世界级地质奇观旅游名片,全方位把“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叫响做实。深耕区内和大湾区两大主要市场,办好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展会。

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现有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转型升级,打造一批高品质的乡村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和产品,继续培育创建一批全国、全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持续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执法整治,加大旅游市场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

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专业培训,探索建立以区直文化和旅游系统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文化和旅游高端新型智库,持续推进实施文化和旅游名家培养工程。

(本版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2023-01-1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7210.html 1 广西:守正创新 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