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增强文化自信 履行大学使命 打造特色山旅文化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高校来讲,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学使命的完成和育人目标的实现,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旅游职业院校要更加重视文化培育和塑造。旅游业是服务型产业,学生将来需要与客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为客人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旅游从业人员在与客人交流时,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能够始终以顾客为中心,尊重顾客的人格、尊严、需求和选择,能够正确看待并尊重文化的差异,一视同仁对待所有顾客。而这些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的培养要通过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独立设置的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88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1991年正式招生办学。现设有饭店管理系、旅游与休闲管理系、航空服务系、营养与烹饪系、旅游外语系、工商管理系、艺术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8个教学系部,开设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等29个专业及方向,在校生9400余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1991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文化立校”战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三教改革”,遵循校园文化建设与行业特色接轨,与职教特色接轨,与地域文化接轨,与国际文化接轨,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接轨,高度重视文化在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山旅文化”。

一、将校园文化内化为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遵循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大胆探索,始终坚持“旅游教育与市场接轨,与国际一流水准接轨”的办学方向,将人文化理念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以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基本培养目标,以“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为使命,确立了“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这一充满浓郁人文关怀色彩的校训,将服务精神确立为山东旅院精神,提炼形成了“绅士淑女理念、精英理念、核心素质理念”三大核心理念,以“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三大核心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同龄人中最有教养的人、旅游行业中最专业的人、同专业中最专注最优秀的人”,将学院建设为“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和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的摇篮。

二、将校园文化固化为规章制度

先进的理念要落到实处,要通过制度体系来保障。所谓制度体系,是围绕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为了强化师生人文精神和意识,让文化理念落地,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系列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成立文化传播中心,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实施、调研等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成立山东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研究基地,不断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对文化建设成就进行总结、提炼、固化,出版了《文化山旅——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手册》,走在了国内高校的前列。让人文精神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将服务精神确立为山东旅院精神,人人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他人为荣。院领导和全体干部的手机24小时开机并向全院师生公开,院领导开设博客、微博、微信,加入人人网,注重利用新媒体与师生沟通交流;倡导走动管理,要求干部职工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餐厅、走进操场,走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一线和基层倾听师生诉求;重视学生日常养成教育,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等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凡综合测评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均不得参与评比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教育学生“不但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而且要养成随手捡拾垃圾的习惯”,要求老师在课后使教室恢复到整洁如初再下课;要求学生举手投足都表现出应有的职业素养,坚持每周进行仪表仪容检查,要求每个人衣着发型端庄,不能染发,即使是炎炎夏日也不穿短裤、拖鞋。

三、将校园文化物化为环境氛围

优美的环境有利于师生形成高尚的品格,保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全力打造景观化校园,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精心设计,注入文化内涵,注重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了百川实训中心、高尔夫球练习场、航空实训楼等众多实践实训教学场馆,将整个校园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生态化校园,为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所有建筑均设计为低高度、宽基座、灰色调,与周围的青山、田园融为一体;绿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50%,整个校园鸟语花香;建设文化墙系列,分别以齐鲁文化、世界文明、朝阳产业、泉水文化、李清照词文化、社会公德、涂鸦文化为主题建成七大主题文化墙,成为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精心设计规划校园标识系统,为所有的建筑物、道路等进行命名并制作精美的标识牌,如校园内的楼宇均以儒家文化经典格言命名,百川花园酒店的餐饮包间均以世界上著名的大江大河命名,所有道路均以世界著名的奇山峻岭命名,标志性建筑“天行健”雕塑创意于历史悠久的龙山文化;其他诸如中日友谊之林、兰亭茶社、百川广场、真趣园、乐溪湖等一个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名字,连同校园内随处可见的花鸟虫鱼,共同营造出优美亮丽、氛围浓郁的环境文化,堪称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的和谐统一。

四、将校园文化呈现为精品载体

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能否成功,除了先进的理念、完善的制度、优美的环境等基本要素之外,能否打造和推出一批精品文化载体是关键。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座高耸的灯塔,精品文化载体就是塔顶熠熠生辉的航灯;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湾碧蓝的海湾,精品文化载体就是湾畔美丽精巧的贝壳。只有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校园文化才有亮点、才有活力、才有吸引力、才有生命力。在这方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实施“文化精品培育工程”,先后创办了百川报、党史在山东、山旅思政大课堂、学生与院长面对面、山东快书、兰亭茶叙、山旅文化季和风采季、毕业生返校日、旅游专业运动会等精品载体,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师生素质。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正是得益于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校园文化建设,自1991年招生办学以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累计为社会和行业培养毕业生5万多名,培训旅游业在职人员10万多名。毕业生供不应求,供需比例一直保持在1:5至1:8,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院先后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发起单位之一。

下一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实施“文化立校”战略,着力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打造更多的校园文化精品载体,加快提升品牌形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把学院建设成“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而不懈努力。

(马保烈 张东晨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2022-12-28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6818.html 1 增强文化自信 履行大学使命 打造特色山旅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