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文化产业赋能 做活乡村美丽经济

□ 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

从“脏乱差”到“高颜值”,从“高颜值”到“新气质”,从“新气质”到“活经济”……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将文化赋能人居环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涵养文明乡风,倡导文明新风,做深、做细、做实文化产业,做活美丽经济。

推出政策举措 践行文化铸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赋能作用。

2022年4月,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2022年6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启动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推荐及评审工作,旨在遴选出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创新探索性强、文化创意与经济价值并重、品牌辐射力广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2年7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江苏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更加健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和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河南省为落实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于2022年7月底启动“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将20个村作为首批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文化产业特派员”,引导有情怀有创意的文化工作者、产业带头人、设计师等深入乡村,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

“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具体实施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表示,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通过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打造多元文化活动、开发乡村特色文创IP等方式,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这既是助力乡村打造自源型产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

挖掘文化内涵 点亮美丽乡村

古民居错落有致,桂花香扑鼻而来,每到节假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便游人如织。万亩梯田镶嵌群山之间,掩映于竹海和云雾之中,人们慕名而来,一睹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的村中美景。

如今,艺术乡建正在广大乡村掀起一股潮流,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走进美丽乡村,体验文化之美。

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2022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实施“宁夏百村千画·乡村美化工程”,对宁夏4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特色旅游村(镇)及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1.2万平方米的乡村墙体绘画美化,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传播文化特色,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广大文艺工作者还积极在广阔乡村开辟创作空间、展览空间,把更多艺术作品带到乡村,既为乡村增添生机与活力,为人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也在下乡过程中寻求新的创作灵感。

党的二十大代表、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黄艳艳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选择以乡村剧场为讲台,用莆仙话向父老乡亲进行宣讲。这个深入基层的过程也是汲取创作灵感的过程。“文化的生命在于为人民服务,没有人民,艺术就失去了根。我要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黄艳艳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抓手。”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李瑞认为,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赋能进一步提升了乡村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程度和文化附加值,增加了乡村产业的内生“造血”功能。

振兴文化产业 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资源,是乡村振兴的能量来源之一。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乡村文化产业,既是振兴乡村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各地在乡村建设中积极挖掘文化动能,闯出一片天地。

浙江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全省177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或聚焦产业融合,策划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线路,扶持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团建培训等于一体的文旅经营主体;或聚焦服务融合,新建改造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服务进景区,在游客聚集区积极引入书吧、文化广场等设施,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发挥综合效益。

入选2022年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佛山市紫南村,自2017年以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旅游+农业”等系列业态,提升紫南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并盘活村民的闲置资产,给村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添财产性收入和劳动工资收入,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贵州民族村寨,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传统农耕、民族特色、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文化资源价值,凸显民族文化比较优势,较好地实现了乡村文旅产业、数字产业、创意产业等的结构化升级,助推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价值和文化元素充分融合是提升品位、激发潜力、创出特色的不竭源泉。”李瑞表示,在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把乡村文化特色变成地方性的、具象化的、可体验的文化符号,让市场记得住乡愁。”

宋洋洋表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要有新的增长路径观。乡村再出发的路径依赖要转变为依托乡土文化、生态等资源的内生增长,改变“空心化”和“输血型”状态;要有新的转化观或资源观,文化与生态资源都可以资源变资产,同时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有新的人才观,平衡好新村民、原住民、回流年轻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文化产业的优势是能让回流年轻人有自豪感与归属感,比传统农业更具吸引力和生长力。

2022-12-26 王洋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6726.html 1 文化产业赋能 做活乡村美丽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