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强省

文化和旅游业是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走出了新路径,在黔山秀水间书写了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崭新篇章。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的重大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战略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

党的二十大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深刻理解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新篇章。

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年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质升级,创新建设城市主题书房和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广场舞、“大家唱”、“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

着力推动艺术创作生产繁荣发展。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贵州重大实践、阐发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魅力和展现当代精神气韵的优秀作品。创新机制、加强扶持,持续打造艺术展演阵地和常态化展演队伍。办好重大艺术活动,办好多彩贵州美术大赛和文化艺术节。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组织省直文艺院团编创优秀节目,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开展公益性演出,深入开展多彩贵州景区驻场文艺演出。支持地方剧种保护传承。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发展。全面深入落实城乡建设中考古前置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考古成果。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配合巡视巡察部门开展文物工作巡视巡察,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完成省博物馆展陈提升,逐年提升全省备案博物馆数量,建设全省文物资源数据库。建好用好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加快推进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项目建设。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持续推进非遗资源普查、挖掘和整理,实施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持续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办好“中国丹寨非遗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等品牌活动,逐年推进非遗体验空间和体验基地创建。

推动文化产业(产业数字化)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贵州丰富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三线”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谋划实施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持续打造多彩贵州、贵银、苗绣等品牌,不断提升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扩大贵州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推进旅游做优做强,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建设目标,围绕提升旅游综合实力、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四大行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大力招强引优,精准对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推动落地见效。加快市场主体上市培育步伐,“一企一策”推进龙头企业、规上(限上)企业、“小转规”企业发展壮大,新增一批规上(限上)涉旅企业。落实好纾困政策措施,继续发放文旅消费券拉动消费助企增收。强化文旅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贷款和贴息等金融支持措施,发挥好省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作用。加强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涉旅国有企业改革和A级以上国有景区“三权分置”改革。

促进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一批头部企业,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平台研发,推广更多创新产品,在特色民宿、康养旅游、非遗旅游、自驾露营等领域激发贵州新的发展动能。加速景区升级,推动高等级景区创建步伐,逐年新增一批4A级景区,分类实施4A级以上景区业态升级,谋划发展12个具有一定集聚效应的旅游产业集群,为打造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坚实的产业支撑。加速住宿业提级,逐年新增一批等级民宿、星级饭店。加速特色旅游餐饮布局,逐年推动一批旅游“黔菜”体验店示范店进景区、旅游度假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和民宿、酒店。加速旅游商品分类选品和布局,逐年打造一批贵州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

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狠抓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实施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停车场、充电桩建设,提升星级酒店设施和环境。完善交通场站旅游咨询、公共交通、租车引导和异地还车等旅游服务功能,提升高速服务区旅游咨询、订票、景区预约、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等旅游服务功能。强化旅游标准制定、宣传和贯彻,分工种开展行业竞赛,选树标杆,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干部暗访和第三方暗访,深入实施“痛客行”活动,精心呵护贵州旅游多年来积累的口碑,持续擦亮旅游业“贵人服务”品牌。

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促进存量项目增效。做好土地、林业、环评等要素保障,引导建设项目合法合规、节约集约使用资源。以“七个一批”(加快续建盘活一批、“瘦身”止损盘活一批、转变用途盘活一批、转让重组盘活一批、提升管理盘活一批、完善手续盘活一批、关停整改处置一批)盘活路径,坚持抓招商、提六力(社会资本推动力、运营团队支撑力、业态创新驱动力、金融机构助推力、国企改革内生力、政务服务保障力)、促盘活,持续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盘活或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实现“五增一降(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资产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新增投资明显提升,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实现增量流量和存量质量的协调发展。(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12-0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6287.html 1 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强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