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贾汪,美丽泉城,苏北江南,养生胜地。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努力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贾汪区面积612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曾有“百年煤城”之称,煤炭的开采虽然促进了经济的一时繁荣,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次生的地质灾害,留下了13.23万亩的采煤塌陷地、283座裸露荒山。2011年,贾汪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发展困境,贾汪牢牢抓住“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牛鼻子,将绿色旅游的发展视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龙头,以二次创业的精神,打造一个全新的贾汪,实现“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
坚持生态化发展,加强绿色旅游环境建设。坚持生态修复,打造全景贾汪,努力践行“两山”理念。近年来,贾汪投资30余亿元打造了潘安湖旅游集聚区,并大力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荒山绿化、水系治理三大攻坚战,变“地球伤疤”为“宜游花园”,变“裸岩秃山”为“森林氧吧”,变“黑臭水体”为“水韵泉城”,创造了生态空间,拓展了发展空间。2018年12月,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贾汪召开,贾汪区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先进经验在会上得到推广。
坚持绿色化基调,提升污染预防治理成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造生态贾汪,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发展绿色旅游,贾汪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共同提升。同时,加大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目前,贾汪已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先后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称号,生态绿色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探索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绿色旅游的“贾汪模式”。2021年接待游客69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75亿元。
坚持融合化路径,丰富旅游产业要素供给。始终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旅游目的地从四大景区辐射到贾汪全域,初步实现了由“旅游+”向“+旅游”的转变,露营、亲子游、研学游、乡村游等微旅游需求显著增长,体育赛事、农特采摘、非遗体验等成为旅游热点,推动“多产相融、多业并举、多点开花”的业态融合,旅游要素供给体系更加健全。同时,推出“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香包合作社10家,建成香包大院、香包文创综合体、香包文化产业园,把“小香包”做成了“大产业”。
坚持品质化服务,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投入1.59亿元建成50公里慢行系统、36.3公里景区景观道路,开通旅游巴士;建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医院、旅游用品统一配送中心以及“三中心一平台”,旅游标识、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全面优化提升。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数据中心在全省形成示范,城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贾汪的旅游业越来越呈现出多业态发展趋势,丰富的“冷资源”也开始成为搅动“热经济”的有力杠杆。激情迸射的冰雪运动、热情洋溢的民俗表演、浪漫舒心的温泉浴场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八方来客共赴一场令人沉醉的冬日之旅。“冬韵贾汪 雪花闪亮”贾汪区第四届冰雪文化旅游节和潘安湖冬捕节也将相继推出。
徐州后花园贾汪,拥有茱萸谷冰雪大世界、督公山滑雪乐园和大景山滑雪乐园三大雪场,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滑雪的速度与激情,还可以打卡花样繁多的冰雪娱乐项目。
冬天的快乐,一半来自滑雪,一半来自温泉。数九寒冬,冷风袭来,来到龙山温泉,在袅袅升起的雾气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舒舒服服地泡一次温泉,让全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一眼望去,龙山温泉度假酒店的设计彰显了东方美学,带有几分园林般的意境和雅致,衬着督公山的景色,有一种陶渊明诗中“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除了冬日的冰雪,一年一度的潘安湖冬捕节将于12月12日在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拉开帷幕,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内涵颇具地域特色,设有生动传神的民俗表演、气势磅礴的巨网捕鱼、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品尝和紧张刺激的鱼王竞拍等环节。冬捕活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吁市民爱护湖水、保护生态环境,赋予潘安湖生态渔业和旅游以更丰厚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传统文化价值含量。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旅游需要游客高度的绿色环保意识。贾汪区将牢记“两山”理念,进一步把绿色旅游发展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顶层推动、鼓励基层创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督促业界遵守文明规范、践行生态保护理念,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绿色消费,共同守护大自然的馈赠,坚持“旅游旺区”战略,使“贾汪模式”内涵更丰富、路径更清晰、发展更有生命力,旅游业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