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外载海洋,内资三江”,是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区域总面积286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53.3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岛屿302个,被称为“百岛洞头”。
洞头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7.5℃,空气优良率高达98%以上,植被覆盖率80%以上,岛上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富有“岛奇、礁美、滩佳、鱼鲜、生态优”特色,是休闲度假避暑胜地。清代诗人王步霄曾赞美洞头“海外桃源别有天,此间小住亦神仙”。
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的半屏山俊奇瑰丽,具有1500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名楼望海楼巍峨壮观,以海霞精神扬名华夏的先锋女子民兵连英姿飒爽。站在新的起点,洞头以加快建设“海上花园”为奋斗目标,全力推进海岛公园建设,将洞头打造成为更加秀美精致、令人向往的海岛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以 “百县千碗”为引领 讲述洞头美食故事
11月15日至18日,由洞头区政府主办,洞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洞头区妇女联合会、洞头区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共同承办的“从浪尖到舌尖·百县千碗·妈妈的味道”洞头美食走进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活动在杭州市举办。活动将特色菜肴和农特产品从洞头百岛的“浪尖”带到省委党校教职工和学员们的“舌尖”。
洞头区位处东海之滨,有长达351公里的海岸线,10万多亩的海涂。总面积4810平方公里的洞头渔场,常年可捕捞的鱼虾类多达300多种。长期以来,海岛住民从浪尖到舌尖,糅合闽南和瓯越菜系的精华,形成了洞头百岛特有的美食,即以海鲜为主食材,以原生态烹调为主技艺,突出“野”“活”“鲜”。 现从洞头诸多海鲜食材中选取十二个主材,用传统渔家烹饪方式做成各类佳肴,总括曰“百岛十二鲜”。
活动现场,洞头区“百县千碗”省级美食体验店金海岸开元度假村专业厨师团队,用洞头本地特色食材烹饪一道道色泽诱人、味道鲜美的菜肴,冲浪大黄鱼、丫头炒芽头、紫菜团团圆、渔家什锦饭、姜糖猫耳朵等海岛代表性美食让人垂涎三尺。除色、香、味俱全外,“百县千碗·百岛十二鲜”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也吸引了不少学员和教职工驻足,引得连连赞叹。
餐厅一角还设置了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区,羊栖菜、花水紫菜、马鲛鱼泡圆、鳗鱼干、星贝海苔等20余种具有海岛风味的洞头农特产品深受师生们的喜爱,现场销售火爆。
“此次活动是‘百县千碗·百岛十二鲜’品牌首次进入省委党校。” 洞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场拓展科科长张莹表示,“洞头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挖海岛美食,讲好美食故事,深化‘六进’工程,为打响‘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品牌贡献海岛力量。”
以渔民画为依托 打造洞头文创衍生品
从餐厅漫步至对面的思源楼,大厅内陈列着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大胆的渔民画。热闹的海岛捕鱼季、五颜六色的渔船、象征着大丰收的晒秋……海岛渔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跃然于纸上,展现着洞头人民的多彩生活。
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指导,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洞头区政府主办的“渔跃百岛· 蘸海作画”2022年洞头渔民画院校巡展活动同期在省委党校思源楼一楼大厅举办,颇具特色的渔民画展示了海岛人民的勤劳及智慧。
洞头渔民画来源于海洋,蕴藉于海洋,发展于海洋。洞头渔民画是浙南地区独有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一朵独具洞头海洋文化特色的艺术奇葩,它真实反映了海岛人民朴实善良的情感,生动表达了海岛特色民俗文化和渔民生产生活场景。
洞头渔民画经过20年培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浙江海洋文化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在国内农民画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目前,洞头拥有本土渔民画作者80多名,创作群体多为从未受过正规美术院校教育的渔民群众,以世代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渔家女、渔村青年为主。20年间,洞头渔民画作者创作了近千幅渔民画作品,并在全国省市各类展览比赛中摘金夺银,频频获奖。
本次2022洞头渔民画院校巡展相关渔民画作品均出自洞头渔民、文艺家之手,精选了历年洞头本土渔民画作者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洞头渔民画的创作成果。入选作品题材紧扣当地生态环境、渔业生产生活特点,其作品吸收了大海的气魄、海岛的精华,以闽瓯文化、传统习俗、渔业生产、民间传说等内容为题材,表现手法博采众长,融合了水彩画、装饰画、年画等形式,灵动着天真烂漫、大拙大俗的别样美。
此次巡展还展示了花梨木螺钿茶托、嵌螺钿首饰盒、渔民画衍生品等丰富多样的洞头文创产品,吸引了很多师生驻足围观。他们纷纷表示:“海岛文化真是太惊艳了,有机会一定要到洞头亲身感受大海的魅力。”
以民宿为突破口 响应“五百五千”工程
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的文旅融合“五百五千”工程启动,吃浙菜、住浙宿、购浙礼、看浙戏、逛浙集将成为打卡浙江的“网红套餐”。洞头在部署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上先行一步,在民宿行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亮眼的成果。
在洞头,民宿作为播撒在海岛的金种子,伴随着石厝的盘活应运而生。通过保护修复、招商引资,石头屋摇身一变成为精品民宿,不仅开辟了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更促进了乡村振兴。
近年来,洞头的海岛民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遍地开花、迭代升级,不仅成了旅游目的地,更是记得住乡愁、回得去的“家”;不仅是老百姓的致富新路子,也是一张为地方创收的“金名片”,为共同富裕打下扎实基础。一位民宿主感慨:“在洞头区政府的扶持下,开办民宿既方便又快捷,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幸福感得到提升。”
目前,洞头全区共有民宿558家、床位5831张,这些民宿从无到有、不断迭代。
洞头区委书记林霞认为,民宿的迭代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的提升,它迭代了岛城的品位、宾客的群体、消费的层级,更迭代了主人的情怀、干部的理念、村民的眼界,引发的是乡村价值的觉醒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此外,通过推动海陶制作、贝雕展示等非遗走进民宿,石头厝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写生营、诗歌创作营、非遗展示营,民宿成为海岛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
在洞头区委、区政府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融合未来乡村、共富工坊、微改精提等项目建设,同时借助EOD项目谋划之机,韭菜岙、金岙、隔头、白迭、海霞5个“一村一品”石厝村落盘活样板初步形成。
下一步,洞头将以民宿赋能未来乡村建设,打响海岛渔村民宿品牌,为温州打造“侨家乐”民宿品牌贡献更多洞头力量。“我们将探索更多洞头经验,以石厝民宿作为突破口,打造涵盖餐饮、住宿、文创、演艺、市集的丰富场景,为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洞头示范样本,积极落实‘五百五千’工程,为人民群众营造高品质的休憩旅居美好生活。”洞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