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邰子君
站在湿地观光区看海天一色,点点白帆与海鸟相映成趣;漫步于墙面上绘着帆船、贝壳等图案的精致小楼房之间,感受当地村民的幸福生活;走进“巴斗渔娘”餐厅吃一顿地道的海鲜大餐……秋日里的巴斗村风景如画,滨海渔村的美好生活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巴斗村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弶港镇,去年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近悦远来的好去处。近年来,该村以乡村旅游为重要抓手,持续在乡村振兴中发力。
“洗脚上岸” 发展旅游
“以前我们夫妻俩出海捕捞,靠天吃饭,虽然也能挣一些钱,但日子过得确实辛苦,而且年纪越来越大,有些体力活儿做不动了。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不方便的地方越来越多。”在自己开的海鲜特产店内,53岁的巴斗村村民陈娟一边给空了的货架补货,一边回忆着往日出海捕捞的日子。她说,自己去年开始经营这家店铺,专门销售巴斗村自产的小海鲜。得益于巴斗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游客多的时候一天销售额能达到3000元。相比以往,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也轻松了不少。
在这个世世代代以渔为生的村子里,不少村民都有着与陈娟相似的经历。2010年前后,巴斗村响应国家号召,减船转产,引导渔民“洗脚上岸”,从靠海吃海向养海护海转型。巴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叶勇表示,减船转产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顺应发展趋势。他坦言,随着老一辈渔民年龄渐长,大多数年轻人又不愿意出海,传统渔业已不再是巴斗村的支柱产业,探索新型富民强村之路势在必行。
2013年,巴斗村成立了水产专业合作社,整合了2400亩滩涂,发展高涂养殖产业。该村渔业组120多户居民全部入社,村里统一发包,年收益达200多万元,参股渔民每年分红,形成带民增收致富机制。2014年,巴斗村涌现出一批农家乐、宾馆。2020年,巴斗村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在保持原有渔村特色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植入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把闲置用房腾出来,因人制宜、因房制宜、因地制宜,让更多村民参与到发展乡村旅游中,三水滩休闲旅游度假村、渔民之家、老船长小屋等景点相继建成,民宿、餐饮、巴斗泉驿站等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使用。
叶勇表示,现在,养殖业和旅游业已成为巴斗村的主要产业。其中,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逐渐凸显,全村现有民宿15家、饭店22家。去年,巴斗村已有超过30%的村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旅游人均收入达到1.02万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四色巴斗” 别样精彩
从“卖海鲜”到“卖海景”,如何转变?叶勇表示,巴斗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核心区,西接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在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巴斗村实现了从滨海渔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华丽蝶变。
在此过程中,“四色巴斗”这一独特品牌逐步形成。叶勇介绍,“四色”即推进红旅融合叫响红色巴斗、推进渔旅融合叫响蓝色巴斗、推进农旅融合叫响绿色巴斗以及奔向共同富裕的金色巴斗。
走进巴斗村,记者见到“四色巴斗”的元素融入了村子的每一个景点。老船长小屋曾是抗战时期拥军支前英雄“老船长”姜万福的住所。如今,透过小屋内的陈列依然可以找到几十年前的痕迹,这里也成为游客聆听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感悟红色文化的好去处。置身三水滩休闲旅游度假村,海的味道扑面而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弶港渔民号子讲述着世代抱海的巴斗渔民与海的故事。退养还湿的湿地保护区内,越来越多的野生麋鹿、珍稀鸟类聚集、栖息,形成了渔家唱晚与海鸟伴日落相映成趣的和谐景象,也印证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巴斗村的贯彻落实。
巴斗村还将当地特色资源串联成一条3公里长的旅游观光线,为游客提供“看海潮、观海鸟、尝海鲜,住渔家、享渔趣、游渔村”的一条龙服务。如今,全国各地赶来体验“四色巴斗”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去年,巴斗村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了15万人次。
“巴斗渔娘” 闯出品牌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子返乡创业。祁兰芳是土生土长的巴斗村人,202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她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回村开办了“巴斗渔娘”饭店。在她看来,巴斗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缺不了有特色的餐饮。她从早餐做起,推出了以贝类、虾仁、蟹肉等为主料的“巴斗三鲜包”,收获了不少好评,打响了“巴斗渔娘”的品牌。随后,她又开启直播,让粉丝看到做包子的过程,不仅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也实现了引流。
餐饮生意好了,祁兰芳又顺势把父母的房子改造成民宿,6间客房在节假日期间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她感慨地说:“如今的经营情况已经超出了最初的预期,更重要的是,现在做的是自己的品牌,能为家乡发展出力,内心有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90后”姑娘陈姣姣原本在外从事行政工作,2019年底,她回到了巴斗村,经过培训后担任起巴斗村的讲解员。陈姣姣告诉记者,回村最大的感受便是巴斗村的旅游业越来越好了。村里成立了巴斗渔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这也是她决定留在家乡工作的重要原因。而成为讲解员,一方面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游客了解、喜欢巴斗村,同时找到归属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也想以此为平台,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