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松水、黑土地,是吉林的名片。在这个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万亩良田里长满了希望,也书写着新时代追梦路上的文旅故事。多年来,吉林充分利用乡村山水风光、历史人文等特色资源,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纵深融合发展。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思维,着眼发展“新旅游”,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进景区”工作,丰富景区旅游商品供给,让优质特色农产品搭上景区“快车”,开启农旅融合新模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新活力 “农产品”变身“旅游产品”
2021年10月21日,在第26次吉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提出“要组织优质特色农产品进景区”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协调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业管理局,三部门紧密部署,就如何落实优质农特产品进景区工作召开四次专题工作会,针对景区和供应商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调研、实地考察,结合冰雪旅游资源优势,确定以10家景区作为试点单位,采取设置专营店方式组织优质特色农产品进驻。其间,开展了专场对接会,推荐企业共100余家次,推荐产品500余种。
同年12月13日,伴随着“第六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启幕,吉林省首家优质特色农产品进景区展销中心在雪博会开幕式所在地——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开放运营。
此后到今年3月初,又在长白山景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国信南山温泉度假酒店、神农温泉度假村、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5家单位设置启动专营店,共进驻200余种近3000件产品,总销售额25万元,为消费者带来多种多样的来自田间的美好。
优质特色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了更为精致的旅游产品,为景区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游客在逛景区的同时,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吉林特色农产品,了解物产丰富的吉林。
新思路
“七进”模式成果明显
“拓展思路,转变单一设置专营店的方式,广开渠道,我们在‘进’的方式上做文章,提出了‘七进’模式。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由试点专营调整为在进景区的方式上下足功夫。”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大米香、蜂蜜甜,还有山里采的菌菇、黑土地的杂豆……吉林各地和景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优质农产品正通过七种方式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内购体系,鼓励职工食堂、酒店、商户、家庭等采购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重点景区商业体系,在景区(度假区)的商超、游客服务中心等,设置展销体验专柜或店面。此外,还可进入景区对外营销体系、景区线上销售体系、景区活动体系、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民宿,就近开发和统一包装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和时令优质农产品,设置专区专柜,规范经营,集中售卖,形成聚集效应。
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升级版”的“七进”新模式特色鲜明,成果明显。
今年7月至8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157家农产品企业11大类1200多款农产品,进驻513家景区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销售额4652万元,签约额度超1.5亿元。
新平台
“农旅融合”有效对接
“这款杂粮产品是有机种植的吗?”“这大米有什么特点?”……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进景区对接会上人头攒动,景区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热情高涨。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组织351家企业近2000款产品与378家景区和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互相推送对接,260家企业与200余家景区达成内部采购意向协议,近300家景区采购本地特色农产品价值1500余万元。
一场场交流、一次次对接,搭建起了“农旅融合”的桥梁,带动形成全面参与的环境氛围。
国信南山温泉度假酒店、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利用其现有对外销售体系开展销售,两个月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1000多万元;在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上,6大类200余款优质特色农产品参加展览展销;消夏季期间,全省各地共开展386项节事活动,均把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作为重要内容。
全省上下积极行动,全力促进旅游、农业、畜牧产业有机结合,扩大了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吉林优质农特产品知名度,同时,加快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条。
新提升
深耕产品在“精”上做文章
搭乘利好政策的“东风”,各地发挥优势,围绕优质农产品发力,提炼文化IP,创意设计优质农产品包装,在打造精品上做足做透文章,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变身旅游“伴手礼”。
长春市将皓月、老昌、阿满、中之杰、老韩头等20个老字号产品入驻长影旧址博物馆“长春礼物”专门店;长白山管委会将优质特色农产品纳入“长白山礼物”旅游商品征集大赛,重点推出长白山鑫龙特产坚果系列5款明星产品,设立“长白山礼物”旗舰店暨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梅河口专设21万元预算用于“梅河臻品”的创意包装,提炼生态环保、关东风情、皇粮御米等文化IP符号。
不同品类的优质特色农产“拳头”产品,提高了与游客需求的适配度。
新发展
加力加“进”提质效
未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在“进”的方式、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延长农产品文化链条等方面“做文章”。
继续深入挖掘和利用旅游集散中心、星级酒店、绿色饭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物文博单位、旅游精品村、旅行社、网红直播等各类文旅资源和渠道,延展拓宽“进”的方式和范围,实现应进尽进。加工企业加强创意设计和包装,打造和推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和游客消费习惯、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进驻景区;组织高品质的文化创意设计,提炼和赋予文化IP,讲好精品故事,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打造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明星”产品。
“利用第七届雪博会、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等活动,常态化组织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融入省内外各类文旅推介活动和展览展会等。对打造成熟的精品产品,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平面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不断放大品牌效应。”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雪芙/文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