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余留芬:永远都不能失了村里人那份信任

□ 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能够有幸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组织对我的爱护、支持和鞭策,也是咱们老百姓对我的信任、拥护和肯定。”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当选党代表了,感觉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岩博村地处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四面山大草坡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但交通不便曾是这片土地最大的发展困境,“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岩博媳妇”余留芬1988年嫁到村里,她头脑活泛,1993年放下锄头,在村附近煤矿开起小饭馆,后来开了小卖部,几年后便成了村里少有的“万元户”。2001年,余留芬被任命为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发展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了她的肩膀上。

余留芬上任不到一周,便主持通村公路建设,没有启动资金,她就拿着自己的4万多元钱带动村民一起集资。经过90天热火朝天的努力,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的乡村公路终于修通。自此开始,带动博岩村老百姓致富的坚定信念便扎根在了余留芬的心间。2007年,余留芬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她至今犹记得,当时村民自发组织送她远赴北京参会的情景。“老百姓特别淳朴,一直把我送到村口,回头看着大家,仿佛他们身上都披着霞光,我感觉既兴奋又骄傲。我告诫自己,无论何时永远都不能失了村里人那份信任。”余留芬说。

岩博村的产业发展始于小锅酒厂。2014年岩博村成立盘县岩博酒业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随着酒厂发展一路向好,余留芬开始筹划把酒厂做大,希望能让岩博酒走向全国,创出自己的品牌。此外,2012年,在余留芬的努力下,村干部和群众129户入股,发展林场、火腿厂、养殖场。2017年,岩博村村集体资产达6200万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全村拥有大小车辆160多辆。

2016年,发展起来的岩博村联合邻近的苏座、鱼纳两个贫困村,成立了岩博联村党委,余留芬任联村党委书记,带动更多百姓脱贫致富。

2017年,适逢党的十九大开幕,这一年对岩博村以及余留芬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余留芬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她清晰地记得,10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她所在的贵州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讨论十九大报告。会上,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她率先举手,“抢”到发言机会,向总书记汇报了村里搞“三变”改革的探索和成果。

路子走对了,发展顺畅了。一时间,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人民小酒”火了,该品牌成功“出山”,短短两个月,销售额超过过去3年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人民小酒”的火爆,岩博村也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乡村旅游点。余留芬带领乡亲们重点打造以“人民小酒”生产参观体验为主的工业旅游、以党建扶贫成果展示和体验为主的党建红色旅游、以彝族文化展示体验为主的民俗特色旅游,建成盘州岩博酒业基地旅游景区,包括“人民小酒”生产车间、“人民小酒”展览馆、岩博党性教育基地、彝族风情村寨、音乐喷泉等。

“接下来,岩博村还将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体系,创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研学基地;引入旅行社,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更加富饶的美丽岩博。”余留芬说。

在余留芬看来,不论是酿酒还是做旅游,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带动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如今,岩博村已形成集种植、酿制、酒糟加工、生猪养殖、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初步估算,今年年底,村民人均收入可达到3.3万元,集体资产达到1.12亿元,集体收入突破800万元。

20多年来,余留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岩博这片土地。如今,她认真履行党的二十大代表职责,走遍当地每一个角落,认真做调研、找问题、听建议,将致富理念变成发展思路。“我将再接再厉,带领全体村民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余留芬说。

2022-10-10 王洋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4796.html 1 余留芬:永远都不能失了村里人那份信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