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2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古老黎锦织出乡村振兴“新生活”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

□ 王赵洵

席地而坐,腰带缠于腰间;双腿伸直,紧踩经线木棍……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番茅村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习所内,刘香兰正在编织黎锦作品。综杆提花、断纬织彩,复杂的技巧编织勾勒出精美的花纹图案。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40多年来,刘香兰始终专注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不断打破传统、开拓创新,让传统技艺黎锦编织焕发新生机。

海南黎族织锦,是我国早期的棉纺织品之一,源于黎族妇女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的生产实践。它的制作工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先用海岛棉纺出棉线,再用苏木、野板栗、假蓝靛等植物按需配比、发酵或蒸煮,然后将棉线染成褐、红、蓝、黑等多种颜色。最后,由手艺人在踞腰织机上慢慢织出精美华丽的图案。

如此精细复杂的步骤耗时费力,每织绣一套盛装,大约需要花费一位手艺人半年的时间。黎锦作品的“设计图纸”一般只印在作者脑中,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针法才能完成。刘香兰说:“我们常说黎锦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无论是从图案、颜色还是编织手法,都很少能找到两块一模一样的作品。尤其在没有化工染剂的古代,用植物和矿物染出的颜色,深度和亮度无法做到完全一致。”由于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透过这些图纹,人们可以一窥黎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化特性,因此,黎锦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

“九仙织女下凡间,开创黎锦3000年……”对于这项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传统编织技艺,刘香兰用情至深,13岁起她便跟随母亲学习黎锦制作,从一个初级学徒到如今的国家级传承人,40多年来,刘香兰见证了黎锦不断延续的生命力。

说起对黎锦最初的印象,刘香兰至今仍然记得十分清楚,小时候只要一有空母亲总会拿起腰织机开始织锦,母亲织出来的黎锦颜色鲜艳、图案精美,非常好看。她常趁母亲农忙时,偷偷拿着她的工具织锦,憧憬着自己也能像母亲那样织出美丽的花纹图案。

就这样,刘香兰从一个小姑娘织到了嫁人。20岁那年,她嫁到通什镇番茅村。最初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刘香兰便想着凭借自己这门手艺赚钱贴补家用。“那时候村里有个黎寨景点,我发现游客对黎锦很感兴趣,于是我就靠织黎锦卖钱,增加收入。”

后来,刘香兰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身边织锦的人越来越少了,到后来织锦变成了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会的手艺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织锦。”如此引人入胜的黎锦,竟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刘香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她决定创办一家织锦公司,把全村的妇女组织起来织锦。这样,既可以让黎锦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学会织锦,也可以赚钱贴补家用,带领全村人致富。

2005年,刘香兰的织锦公司成立了。两年后,她又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创办了五指山黎族织锦传习所,免费开办织锦技艺培训班。

刘香兰开的锦技艺培训班有点不太一样。过去只有女人才学黎锦编织,可她却将织锦技艺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小孙子王程业3岁就开始学习织锦,如今刚刚7岁,已经学会了4种黎族织锦图案。

刘香兰还将传统黎锦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旅游纪念品。当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出现在提包、衬衫、领带,甚至是驱蚊贴、名片盒上时,黎锦也随之声名远扬。

2009年6月,刘香兰被评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多年后的今天,黎锦编织技艺成为列入“急需保护名录”的67个项目中少数显著改善濒危状况的项目之一,仅五指山市就有2100多名黎族妇女从事黎锦编织。

“世界上没有两幅同样的黎锦,黎锦应该不断地创新、发展。”刘香兰说,“黎锦的色彩是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展现生命力。传承老技艺,绝不能拘泥守旧,要让黎锦展现更强的生命力。”

如今在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转变成“织娘”,通过织黎锦增收。截至2021年底,五指山市共有黎锦技艺非遗工坊6家,每家工坊团队人员最多60人、最少30人,平均每家吸纳贫困户15人,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黎锦包包、黎锦围巾、黎锦枕套、黎锦耳环……与过去的生活必需品相比,如今黎锦正在以更新的面貌带动黎族群众“织就”美好生活。参与黎锦传承和创新的合作社、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形成了“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多种生产模式,让黎锦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助推黎锦技艺的非遗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海南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黎锦及周边产品开发实现生活化、时尚化、国际化,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化名片。

刘香兰表示,她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门技艺,利用黎锦技艺资源优势,开发文化和旅游产品。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合理利用黎锦技艺,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但我相信,黎锦代表的文化和故事,一定会吸引更多人对它‘久久见过还想见’。”对黎锦的未来,刘香兰信心满满。

2022-09-22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4282.html 1 古老黎锦织出乡村振兴“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