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4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抱团”发展旅游,建设12条精品线路——

大湘西积极创建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

湖南省大湘西地区地域辽阔,奇峰秀水,人文荟萃,文旅资源丰富。立足本土丰富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如何把散落在各地的“珍珠”逐一串联,把分布在村村寨寨零散的文化聚集化,以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跨地区融合发展,相互交融,促进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效果,成了湖南所有文旅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围绕将大湘西地区建设成为中外驰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建设标准,集中力量和资源,一年一个重点,契合全面小康、区域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大战略,稳步推进“侗苗风情、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湖南省举办首届旅发大会和创建大湘西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奠定了较好的软硬件基础。

按照“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思路,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知名景区景点为依托,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县乡干道为轴线,以具备旅游基础的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景点集群,以文化生态旅游融合为核心内涵,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着力构建“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

大湘西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在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0多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提质升级86个乡村旅游景区,建成1096家“湘村客栈”、2712块旅游交通标识标牌、1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51个茶旅融合示范项目,建成一批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氛围景观等配套设施,成功创建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及高端旅游民宿,开发了一批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和演艺节目,建设了“游潇湘”精品线路云平台,组织了5万人次线上培训和5400余人次线下人才培训,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实施了送客入村奖励,为全省1000多家旅行社纾困解难的同时,新增了1000多万人次游客体验大湘西精品线路之旅,新增800多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辐射带动1000余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也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张家界、凤凰、崀山、桃花源、洪江古商城等景区驰名中外;花垣县边城茶峒、永顺县芙蓉镇、隆回县花瑶、通道县皇都侗寨、溆浦县枫香瑶寨、安化县茶乡花海等景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旅游点;武陵源、慈利、通道、永顺、洪江、绥宁、隆回等地建成的“湘村客栈群”成为湖南旅游地留住游客的一大亮点,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水木潇湘、梓山漫居、水涌金江、大庸秘境、璞舍、百年华真、龙舍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优质民宿,特别受欧美游客喜爱。大湘西地区整体旅游市场发展红红火火,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一派风生水起。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湖南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自启动以来,累计发团81313次,送客入村323.47万人,旅游接待达到2264.47万人次,带动旅游相关消费和总收入为206.89亿元。送客入村不仅增加了大湘西旅游消费,更带火了一批乡村景区。花垣县十八洞村,凤凰县竹山村,双峰县归古新村,隆回县虎形山,古丈县龙鼻村、牛角山村,绥宁县大园村、西河村,桑植县刘家坪村、长征村等特色村镇因“送客入村”政策,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近年来更多次喜提“网红乡村”热门打卡地。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张吉怀高铁沿线文旅融合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提质升级大湘西精品旅游线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夏文斌表示,接下来要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无缝衔接,重点支持自驾车营地、飞行营地和露营基地建设,打通异地换车瓶颈,尽快建成大湘西“一环两纵四横”景观长廊。

“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涌现了十八洞村、竹山村等一批旅游精准扶贫的‘湘西样本’,因此创建大湘西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不仅对弘扬精准扶贫首倡地精神、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大湘西在创新示范上有条件、有优势、有基础。”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指出,为做好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将重点抓好构建大湘西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格局、探索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大湘西模式”、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三个方面工作。

未来5年,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还将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节点景区和特色村镇,建设50家以上旅游营地。支持100个左右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辐射带动强的旅游景区,力争大湘西地区新增3A级以上景区50家;支持30家以上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题的研学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夜间旅游项目,打造50个左右高品质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构建天门山、凤凰古城、芙蓉镇、雪峰山等十五大旅游组团,提质升级老司城旅游区、矮寨奇观旅游区、万佛山景区、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皇都侗文化村旅游区、凤滩景区及酉水画廊等100个旅游项目,实施1000村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程,依托张花高速、吉恩高速、包茂高速、张吉怀高铁等交通干道,形成以景区带乡村构建组团,以轴线带组团辐射全域的大湘西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精品线路向产业经济带转化,大幅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而成为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游潇湘·精品线路云平台运营中心/文)

2022-09-14 “抱团”发展旅游,建设12条精品线路——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4097.html 1 大湘西积极创建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