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灿鑫
一座城楼,一条长街,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遥远的明清。从南到北,街心摆出好几百米的长街宴席,天南海北的人坐到一块儿,让一桌小吃给迷醉了。豆腐、冬瓜做出的“猪肉”“鸡肉”,还有南瓜和百合制成的“鸡蛋”,充满智慧与想象的美食,全打上了浓厚的地域符号,让人忍不住按下快门,发到朋友圈,分享给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
“缘分啊缘分!”旁边的人举起一杯香甜的米酒,半条街的人于是都起身举杯。熟悉的、不熟悉的,能坐到一起,就是缘分。“兄弟情深啊!”“姐妹情更深啊!”“干了!”“干了!”都一起豪爽地干了。沉醉之中,南边的城楼下面,长长两队衣着艳丽的彝家男女对称地抬着酒坛,举着酒碗,弹着弦子,唱着酒歌,踏着舞步,祝福来了。热烈气氛中,慌忙放下酒碗,一路追着拍照,稍不留神便和人撞个满怀,踉跄着倒下的时候,心里暗想:“莫不是真的醉了?”
一条老街,一道横幅。顺着“巍山小吃街”的牌号,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挤进街心。两边的小摊点一个紧挨一个,直连到不知远近的街尽头。各种各样的巍山小吃,水淹的、盐渍的、糖浸的、油煎的、烟熏的、火烧的、炭烤的、生的、熟的……即便才从隔壁的长街宴上下来,看着那么多美味,登时又觉得饿了。“随便尝啊!”“随便尝?”“尝就尝嘛!”“不客气了!”小摊上备着牙签,酱辣子酱蒜、泡梨泡菜、腌萝卜腌咸菜……走不上两步便汗流满面,但晓得不是累的,是辣的。赶紧换种口味吧。
于是,米花糖、麦芽糖、核桃糖、花生糖、叮叮糖,还有许多说不出名字但记得清楚的糖,随着手起刀落的霍霍声响,孩童时的味觉记忆便在浓郁的甜香中苏醒。卷粉油条、油粉锅巴、麻辣豆腐、荞面粑粑、一根长面、过江饵丝、牛肉干巴、酱油凉鸡、烧烤洋芋、蜜饯南瓜、苏裹梅子、冰粉凉虾……光看一眼,就忍不住期待其中的油辣酸香或甜蜜脆爽。一条长街走至一半,顿时感觉巍山一年四季的出产,都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做成一道道穿越时间的经典美食,在上千年的岁月长河中传承下来,用“小吃”两字冠名,谦逊地陈述着属于自己的久远沧桑。一条街走完,在敬重和感佩之中思索,两手不知不觉带上了沉甸甸的收获。
一座古城,一色古朴。巍山是彝族回族自治县,千百年来,汉彝回白等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谐共处、交融共生。文献名邦、南诏故都、彝祖故里、红河之源、鸟道雄关、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中国彝族打歌之乡、中国名小吃之乡……这么多称誉合在一起,指向云岭大地上这个独有的旅游天堂和文化地标。所有这一切,看到的或是想到的,只能在巍山,也只能是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