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父
谁说家门口没风景,坐落在南昌西郊的梅岭就是我和妻女常去的风景地。梅岭因西汉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景区主峰海拔不高,10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有叠翠竹海、幽深谷壑,又有蜿蜒溪潭、迤逦群峰,山光水色交相掩映,有“小庐山”“南昌后花园”之美誉。
立秋刚过,是处深绿映浅黄,一片桐叶斜斜飘过,我和妻女驱车再登梅岭。
梅岭多竹,每年春天都有不少人来挖竹笋。现在,一些裸露的竹笋早已被土石覆盖,竹叶绿得深沉,长得繁茂。只见那竹林葳蕤,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上端长出蓬蓬细枝,撑起了一方竹海。一阵风过,竹林欢快地唱起了歌儿。女儿背着水壶哼着小调,欢腾在山间小路上,不时因看见平日少见的山虫小兽而惊喜叫嚷,没多久便吵着让我给她做一支竹杖。女儿和我一样爱竹,可爱竹不能伤竹。竹子素来受中国文人墨客的喜爱,因宁折不弯寓意挺拔洒脱的风骨,又因空心于内而现虚怀若谷之品格。借着爬山,我给女儿讲起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典故。因无意登顶,我们便在群峰中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不时给女儿讲些有关竹子的诗词和故事。
行至山腰,放眼群岭,山连山、坡连坡,遍山翠竹、满岭翠绿,浩瀚的竹海气韵奔腾而来。除了竹子,还见雄峻奇崛的迎客松、状若老者的盆景樟。有些树木山石叫不上名字,女儿便给他们象形赋名,这个叫“灰犀牛”、那个叫“长颈鹿”,左边的叫“铃铛”、右边的叫“四季豆”。被女儿一赋上名字,这些奇谲瑰丽的景观顿添几分可爱。回眸处,山腰薄薄的烟云轻轻缭绕,如在竹端、似在云端。
神龙潭是每次到梅岭的必去之处。这里树木葱茏、山风温润,沿溪谷山路拾级而上,一路是落瀑叠溪、深潭浅滩,水气沁人,击退了秋老虎带来的暑意。神龙潭又名脚鱼潭(脚鱼即甲鱼),因脚鱼多而肥美著称,这里最大的脚鱼可以达到二三十公斤。脚鱼潭也有个故事,相传有对生活在鄱阳湖的脚鱼夫妇因向往成仙,率领子孙逆水而上,途中来到梅岭的神龙潭,看到川流而下的瀑布,误以为是天降银河之水,于是沿着瀑布奔腾上爬。就这么坚持了千年,它们最终感动了上苍,有一天神龙下凡卷起一阵大风,把脚鱼一家都卷到了天宫。于是,鄱阳湖附近的脚鱼全都涌向神龙潭,期望有朝一日登天过上自在生活。
女儿听完神龙潭的故事,说要去水潭抓脚鱼,便赤脚下了溪流,拿着网兜向两边水草丰茂处网去。网了十余下,突然网中了几只鱼苗小虾,女儿开心坏了,快步向我走来,脚下一滑,小鱼小虾又进水溜了。捞脚鱼无果后,看见水潭有不少小朋友拿着水枪玩游戏,女儿也加入了他们。嬉闹的孩童和消暑的成人,一串水声与笑声流淌在这片山谷。
驱车向南,便到了洪崖丹井景区。洪崖丹井是南昌十景之一,位处梅岭。记得十年前在南昌读大学时,大学老师第一堂课便是介绍南昌的风土人文。南昌古称洪都,缘由一是南昌市内有青山湖、象湖、梅湖、艾溪湖、瑶湖等十余处湖泊,缘由二便是黄帝时期的乐臣洪崖子曾在南昌断竹奏乐,创制音律。
洪崖丹井是南昌的名胜古迹,历朝历代都有人前来追思怀远、寻仙问古。晋人郭璞曾有诗云:“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宋有石刻:“携樽访药血,徘徊不觉暮矣。曝西日,掬清泉,相与乐而忘归。”明人张位曾言:“何福生居此,桃源莫更寻。”由此可见洪崖胜迹在历史长河中的浓墨重彩。
“素练飘来胜白纱,轻飞玉屑点袈裟。”居南远看山势,宛若匍匐的长龙。近看一条山涧自北蜿蜒下注,如游龙吐水,流到“洪崖”,汇成渊潭,山泉撞击峭壁,叮当作响。这是绝妙的天地之曲,待到日光倾泻,水雾蒙蒙,时光流转到此,山水交融,一方奇景。
斜阳晚照,梅岭群峰染上一抹嫣红。家门口的梅岭就像生活中的家常菜,兴许少一些风味,但却多些许温情。还须独归远,向来再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