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凯东 高越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2022至2025年,围绕“燕赵风骨、直隶风韵、革命风华、京畿风范”加大博物馆之城建设力度;推动全市博物馆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完善提升;使“博物馆之城”成为保定享誉全国的“金名片”,助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据悉,为达成这一系列目标,保定市将通过增量一批,提升一批,逐步增加博物馆数量和完善博物馆基本功能,实施“博物馆+”战略,推动“+博物馆”发展,到2025年底,建成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布局,博物馆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博物馆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百馆之城
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万进儒介绍,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产丰富、自然景观多元。
目前,保定市共有备案博物馆23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7家、非国有博物馆6家;二级博物馆1家、三级博物馆6家、未定级博物馆16家;千年古县14个、名村名镇3个、中国传统村落11个;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历史建筑67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9处、省级文保单位74处;国有收藏单位馆库藏文物近2万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224件。
最近,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据介绍,作为河北省2022年重点项目,中国古动物馆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项目以“层城叠构、绿野无尽”为主体设计理念,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气质。该馆建成后将以“自然·生命·人”为展览主题,以“演化”为展览主线,从地球(自然)、生命、人类3个方面进行主体化展示,讲述自然历史故事,阐释物种复杂关系,解读动物生存智慧,并彰显保定元素,向观众传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观。
位于保定市东三环的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是“保定文明市民”“保定好人”、共产党员康殿英2015年个人出资创建的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其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分5个展区,有35个展项,收藏1921年建党以来各个时期英模、先烈的日记、史记、碑记、物记和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的文集、传集、回忆录、家书及具有时代价值的革命文物、红色艺术品、纪念品2万余册(件),其中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登记藏品2253件。由于该馆的独特魅力,参观者络绎不绝。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拟扩建成中国日记博物馆,使其成为全国人民记忆银行、日记文化中心。
另外,中国戏楼博物馆正式启动建设,乐凯影像博物馆初具开放条件,保定宴饮食博物馆、香油博物馆等一批非国有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建设……保定“博物馆之城”正在崛起。
顶层设计
《规划》明确,保定将建设京雄保一号风景道博物馆群带。从拒马河到白洋淀,从涞源、易县、涞水、涿州、白沟新城到雄安,305公里线路上,选择代表性文化节点,串联一系列博物馆,形成一号绿道博物馆群带,如拒马河源博物馆(涞源)、京作家具博物馆(涞水)、箱包博物馆(白沟)。建设红色文化博物馆群带,如主城区“红色一公里”博物馆群组、保定市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清苑)、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唐县)、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阜平)、脱贫攻坚博物馆(阜平)、易县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易县)等。另外,串联长城文化遗址展示带,打造展示长城文化的博物馆群带,包括易县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易县)、易水砚博物馆(易县)、乌字号长城陈列馆(涞源)等。
同时,新建一批代表保定城市形象的博物馆,如保定冠军博物馆、保定工业遗产博物馆、长城汽车博物馆等。提升一批富有保定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莲池书院博物馆、保定军校纪念馆等。推进主城区博物馆集群建设,如保定市府河“母亲河”博物馆群组、“一亩泉泉类文化”博物馆群组、“直隶首府文化”博物馆群组等。
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郝博洋介绍,涿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建制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灿烂,底蕴深厚。根据《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要求,涿州制定了涿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以确保到2024年完成保定市下达涿州市的5座博物馆之城建设任务。
此外,保定还将打造京西百渡片区、中华常山片区、中医药康养片区、京雄邻里片区,加速打造十大博物馆系列,博物馆总数达到100家以上。
弥补差距
据了解,保定市博物馆事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其发展水平与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不匹配,存在不少制约博物馆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博物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博物馆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博物馆数量分布与区域人口、城市发展不相匹配,博物馆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保定市现有博物馆23家,对比人口数据分析,每10万人拥有0.3家博物馆,与青岛(0.99)、北京(0.90)等博物馆建设先行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博物馆基础设施不完善,保定现有博物馆场馆面积普遍偏小,博物馆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整体环境有待提升;数字化水平较低,智慧博物馆建设有待加强。
博物馆政策支持缺少力度,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仅对现有国有博物馆给予了支持,对非国有博物馆支持不足;保定市尚未出台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发展的措施和意见,非国有博物馆正常运营难以维持,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积极性不高。
另外,一些基层博物馆展陈内容陈旧、形式单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还有许多博物馆科研、藏品征集等工作基础薄弱,事业发展缺乏支撑力,严重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提升。
据悉,针对以上问题,保定市将动员各方力量,倾全市之力,弥补差距。同时,出台了《保定市非国有博物馆管理条例》和《保定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要求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积极统筹资金,加大对本行政区域的“博物馆之城”建设资金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