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美玲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八川分流,说的便是“八水绕长安”的景致。
八水之一的浐河发源于陕西蓝田秦岭北麓,流经白鹿原、长安区,绕西安之东汇入灞河。家住浐河边一个小区,从落地窗向外眺望,视野开阔,浐河水由南向北一路高歌猛进,两岸高楼林立,宽阔的公路沿河修建,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远处绵延起伏的秦岭。
西晋潘岳《西征赋》有“玄灞素浐”之说,说的是灞河水浑且深,浐河水清且浅。在我看来,清清浅浅的河水恰恰赏心悦目。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浐河水总是不疾不徐,平静而又舒缓地流淌,河面不时荡起层层涟漪,让人陶醉其中。浐河潺潺流向远方,最终消失在目光尽头,看着无忧无虑的河水,人的思绪也仿佛跟着河水流到天边。
河岸夹峙,浐河像一条细长的腰带,轻轻缠绕于古城之上,更像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滋养着三秦大地,哺育着千万子民。浐河两岸修建了长长的步行道,方便市民健身,宽阔处是湿地公园,桃树、柳树、红叶李、银杏树交错栽种,春天一到,桃花粉杏花白柳树绿李树红,争奇斗艳,好不热闹。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浐河两岸娇柔的细柳也多了挽留的意象。细长的枝条倒映在河面,呈现淡淡的绿色,有的柳枝半淹在水中,宛如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朝阳下梳洗长发的翩翩少女。
红日西坠,落日余晖洒在水面,浮光跃金。轻风吹拂,水面荡起阵阵波浪,起起伏伏,缓缓向前,而那些涌起的小小浪花,顶端总是闪着耀人的光亮。河水闪烁着、荡漾着,远远望去,像一尾尾金鳞鱼正摇着尾巴畅游、嬉戏。
盛夏时节,室外温度不断攀升,从外面走进屋子,坐在阳台上歇息,看着缓缓而流的河水,不由自主感到一阵清凉,汗水慢慢散去,燥热的心绪渐渐平复,就那样心无挂碍地看着浐河水,直到靠着椅背睡着。
数九寒天,浐河水少了往日轻快,显得有些凝重,靠近河堤的水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光洁透明,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到了中午,薄冰一点点消融,不知何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千百年来,浐河承载了很多。城市的过去与未来,时代的进步与变迁,历史的厚重与传承……无论怎样,它总是不急不缓,以最适宜的节拍前行。每日数次观看河岸四周,看鳞次栉比的楼房、川流不息的汽车,看绿树与繁花、朝阳与落日,看蓝天与白云、月亮与星辰,所有这一切,因为有了浐河,显得格外迷人,富有生机。
天色渐晚,黑夜悄悄来袭,城市的喧嚣渐渐褪去,远处的群山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中,四周的建筑物变得模糊不清,夜色流动,浐河像一幅失真的水彩画,让人浮想联翩。月色渐浓,浐河寂静无声,月亮的光辉投射到水面上,泛起点点银光。月光是柔和的,浐河水是柔情的,像娇羞的少女,带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
再过一会儿,河岸彩灯烁烁,组成一条明亮的光带,在茫茫夜色中蜿蜒曲折。河面流光溢彩,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马路上穿梭的汽车像一只只萤火虫,来往车流又似两条发光的龙在悄悄游动。横跨江面的小桥上,陇海线跨河而过,火车在铁路上驰骋,一块块黄色灯光你追赶着我,我追赶着你,呼啸而过。
“忽一日,天气暴暖,是二月间时令,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五台山,喝彩一回。”鲁智深在春天看五台山喝彩一回,我也常常站在落地窗前欣赏浐河两岸的最美画卷,无数次为之喝彩、动容,萌生出身处太平盛世的幸福感。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住在浐河岸,每日眺望永不干涸的潺潺水流,胸中总会涌出一种豪迈之气,感觉自己像拥有五湖的“女王”。不用出门,坐在家里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