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支援其他地区的做法值得称赞,既体现了首都作为和担当,也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值得其他发达地区借鉴和学习。”近日,在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北京文旅支援合作成果亮相,获得了广泛认可。
“山海相连情相牵,美美与共绘新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与各支援合作地区产业发展血脉相连,始终保持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友好关系。特别是近年来,北京本着优势互补、注重效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等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支援合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搭桥建梁”助力相关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构建合作机制 加强交流交往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支援合作事业,将支援合作列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北京与支援合作地区交流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大幅扩展,各地资源潜在优势逐步凸显,活力日渐显现,各地之间的交流互融更加紧密、更具实效,促成了协同发展的崭新局面。
截至目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及16个区文化和旅游局,已与西藏拉萨,新疆和田(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青海玉树,内蒙古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通辽、兴安,河南南阳、洛阳、三门峡、邓州,湖北十堰、神农架、巴东,四川什邡,辽宁沈阳,河北张家口、承德,山西长治共10省(区)22个地(市县)有关部门,建立了支援合作关系。
“作为具体负责支援合作工作的实施部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区域合作处对标首善标准,聚焦工作重点,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持续推进支援合作工作进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区域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工作要求,我们对照年度《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要点》和《支援合作工作任务清单》,对文旅支援合作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结合国务院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北京市贯彻落实考核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文旅支援合作方面短板弱项进行梳理,针对查找出的不足,及时制定相关整改方案,坚持立行立改,完善制度,突出重点,确保文旅支援合作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实效。”
与此同时,北京还持续加强与各地的交流交往,帮助开展宣传推介等工作。如协助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湖北省、天津市、重庆市、延安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和田地区、广州市等地在京举办文化和旅游政策宣传、文旅创新产品推介、考察调研、学习交流活动;协助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河北邀约——2021全国旅行商大会暨河北旅游精品线路发布活动”,发布并推介“京畿福地·乐享河北500条精品旅游线路”;参加华北五省区旅游合作峰会,赴山西长治、河南安阳参加文旅节庆活动等。
此外,北京还持续深化拓展“9+10”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机制,系统总结历年区域旅游合作交流经验,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新机制,持续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四个一体化”建设。如召开“2022年大运河京冀游船通航资源对接及产品开发碰头会”,与山东省自驾车旅游协会、山东省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加强区域合作等内容进行座谈交流,协调组织北京文旅企业参加2022陕西-京津冀“文化陕西”线上推介会,为支持2022“中国旅游日”保定“四色”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活动录制局领导寄语等。
创新方式方法 精准扶持施策
援派文旅干部、协助宣传推广、协助商品展销……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断尝试新方式新方法,积极实施精准帮扶,推动支援合作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1年和2022年春节期间,北京邀请22个北京支援合作地区,开展云上年货大集在线商品展销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帮助支援地区开展宣传推介。2021年4月,组织支援合作地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为支援合作地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免费提供智慧导览服务项目。以支援合作地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演播室出镜录制的形式,推介当地文旅资源和特色文化。
今年7月,在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设置北京文旅支援合作展区,邀请西藏拉萨,湖北神农架、巴东,四川什邡等支援合作地区免费参展。参展单位通过发放宣传材料、邀请品尝特色美食、文旅产品推介等形式,对当地文旅资源进行宣传推广。旅交会现场,其他参展商以及云南当地民众对几地的文旅产品颇感兴趣,纷纷索要宣传材料、咨询旅游线路,并为北京文旅支援合作成果点赞。
为做好支援合作,北京还持续加强调研对接,积极精准扶持施策。如派员赴新疆和田参加援疆工作会,与北京援和指挥部就文化交流、文旅业态、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进行座谈交流,签署《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和田地区行署文化旅游帮扶框架协议》,协调在北京旅游网开设和田旅游资源推介专栏;在玉树州成立70周年之际,按照北京市政府工作有关要求,派员随队赴玉树进行实地调研、交流与对接。
近年来,北京将对口支援拉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部署,为对口援藏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其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充分结合拉萨当地文旅资源特点,持续推进旅游与农牧业、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拉萨市打造重要的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支持拉萨市旅游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拉萨市旅游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推进拉萨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支持拉萨市拓展特色旅游新业态。
同时,北京还强化文化和旅游系统消费帮扶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努力破解消费帮扶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通过展览展会等平台,积极推动各支援合作地区消费能力提升、扩大支援合作地区知名度、传播特色文化、提高地区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在2021年北京服贸会期间,搭建北京文旅区域合作支援帮扶展区,以“京和号”旅游专列模拟舱、房车生活场景展示、消费帮扶直通车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形式,将支援合作地区文旅产品带进展场。积极筹备旅游商品博览会,邀请拉萨、和田、玉树等北京支援合作地区免费参展,宣传推介当地文旅资源及产品。
“2022年是北京援建巴东30周年。30年来,北京与巴东风雨同舟、携手并进,这让我们深受感动。多年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结合巴东资源情况,通过带领文旅企业考察投资、开展康养旅游推介、拍摄非遗宣传片等形式,帮助巴东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巴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隗云华表示,依托北京援建巴东30周年的良好契机,为让更多北京市民、游客到巴东实地感受北京对巴东的援助成果,巴东特别推出系列面向北京市民、游客的优惠措施,县内所有国有景区对北京市工会会员免门票。
积极抢抓机遇 推动协同发展
今年做好文旅支援合作工作意义重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紧密结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围绕共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着眼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强化北京文化旅游合作促进平台作用;积极推动支援合作地区消费能力提升,扩大支援合作地区知名度;积极搭建文旅产业推介、展会、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做好外省市来京学习考察宣传推介协调,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合作,助力实现与支援合作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局面。
如何继续帮助支援合作地区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产业提质升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专家给出了建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对于相关省(市、县)来说,对口支援不仅拓宽了文旅市场的平台及窗口,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销售相关产品。此外,北京集聚了全国众多高水平的人力等资源,通过对口培训、专家咨询等方式,为相关省(市、县)送去了宝贵的经验和专业建议,这也有利于相关区域更好推进投资、管理和服务,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北京可考虑在品牌化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培训支援等,在形成点对点线下培训的基础上,将对口支援相关培训课程录制成线上共享课程,面向其他对口支援地区开放,此外,还可将北京有关专家的实践调研、学术研究,与相关区域对口支援经验相结合,既能丰富有关学者的研究案例来源,也有助于宣传推广有关地区的资源、产品以及发展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文化和旅游产业上的合作赋能,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日益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对口支援,需要更加完备、体系化的机制,既要有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又要出实招见实效,从人才、政策、产业、项目、资金、客源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不断完善对口支援地区的文旅基础设施,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扩大文旅消费客源,助力文旅人才引进培养等,“输血”与“造血”并重,全面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支援合作工作取得实效。
“北京市对口支援其他地区,有助于全面提升受援地区的发展动能。”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蒋依依认为,文化和旅游业是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北京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模式创新、资本运作、运营管理、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多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既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以及绿水金山、冰天雪地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还可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创业,为当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在具体对口支援过程中,如何更好实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经验的输出,成为帮扶受援地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下一步,应以对口支援合作为依托,开创市场对接、线路合作、海外营销、人才培养等新形式,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