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评《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管理研究》

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以文塑旅、以文赋能”是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行动。加强旅游目的地文化挖掘展示,促进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管理,成为目的地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202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管理研究》,由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博士、教授邓明艳撰写。该书坚持以文塑旅、以文赋能,以问题为导向,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多维视角,采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将目的地文化展示与旅游形象研究结合,系统地探讨了目的地独特形象塑造的文化展示路径,拓展和深化了目的地文化展示和旅游形象的研究内容,在理论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等方面创新性突出,在旅游形象演变研究、旅游形象影响因素研究、旅游形象管理研究和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弥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弱项,在解决我国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和形象管理的突出问题,促进目的地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目的地高质量发展方面,参考价值突出。

该著作的亮点之一是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旅游目的地研究。运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3个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作为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演变的关系,揭示文化展示背景下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关键因素和机制,构建了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的互动模式。

该著作的特点是选题与研究内容符合当前我国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实际。站在“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突出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响应文化强国战略,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国家级休闲旅游城市等方面发力,以文化创新为驱动力,指导解决目的地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实现目的地的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该著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论探索:

第一,建构了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的互动模式。提出旅游目的地应实施形象管理,将文化展示纳入形象管理,以形象引领目的地文化展示,将文化展示与旅游形象互动模式作为目的地形象管理工具,监测旅游者形象感知。动态管理旅游形象,促进目的地文旅深度融合,对解决我国旅游目的地当前普遍存在的形象模糊、形象错位和形象雷同等问题,以及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目的地竞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提出了基于目的地文化展示的旅游形象演变机制。提出实施目的地文化展示管理工程,监测旅游投资对形象的影响,把控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演变方向,解决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偏重营销端、忽视目的地管理端的问题,推动目的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文化景观生态系统展示体系与形象塑造模式。通过探究旅游目的地文化景观生态系统空间演变规律和特征、独特形象形成规律、目的地文化展示对旅游形象的影响机制等,提出目的地应着力构建“时-空-文化”三维文化展示体系;在区域背景下塑造目的地形象,以目的地整体形象为基础,以独特形象为目标,塑造有竞争力的目的地形象,对旅游目的地文旅深度融合,具有可实施、可操作的参考价值。

第四,提出了目的地整合资源、实现网络化发展、打造形象的空间和组织路径。通过探讨目的地旅游流网络和组织关系网络的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区域背景下目的地的感知规律,提出目的地整合资源、实现网络化发展、打造形象独特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和组织路径,对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五,提出了目的地文化展示策略与休闲旅游形象培育的共性途径。通过探讨目的地休闲旅游流网络特征和案例比较研究,提出目的地培育休闲旅游形象的文化展示策略的共性途径:以“区域环境基质+目的地独特文化格局”模式构建目的地形象独特性;以游客价值导向作为目的地未来休闲旅游流网络斑块节点优化的方向;以旅游特色廊道打造作为目的地整合和特色旅游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可为目的地应对休闲市场竞争、创建国家级休闲旅游城市提供参考。

第六,认为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和文化展示是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在探讨目的地旅游文化生态位演变规律基础上,提出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和文化展示是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对我国在新时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资源,建设世界级遗产旅游目的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该著作深刻把握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和形象演变的时空动态规律,探讨了2016年苏州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过程中休闲旅游流的时空特征,探讨了1978年至2016年丽江旅游形象演变机制,这两个实证研究为今后研究目的地旅游流特征和旅游形象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比较和借鉴案例。同时,作者还提出,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跟踪研究苏州旅游流网络动态特征和丽江旅游形象演变,进一步探讨目的地休闲旅游流网络动态演变规律,为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对进一步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机制,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这也是该著作的重要学术贡献。

该著作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成果,也是作者博士论文的继续深化和文化拓展,凝聚了作者10多年的研究历程。该书数据收集丰富,市场调研扎实,研究逻辑严谨,可圈可点之处颇多,是一本关于目的地文化展示研究、旅游形象研究和文旅融合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值得参考学习和模式借鉴。

(马耀峰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022-07-2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2930.html 1 评《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管理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