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9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秀山丽水:一山又比一山高

山,是丽水显著的特征。坐落于浙江省西南的丽水市,其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3573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过去曾制约着丽水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秀,是对丽水直观的感受。莽莽青山始终满眼苍翠,六江之源不改清流潺潺,眼前的生态美景,离不开丽水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责任、绿色发展第一要务、生态惠民第一目标,不断推动生态经济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从一山又比一山高的绿水青山,到一山又比一山高的金山银山,通过文化赋能、旅游激活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深入实践,正是丽水曾经为山所困、如今因山而兴的奥秘所在。

形成转化共识

或许是“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模式在此延续千年,或许是自古深受六江源头之水的滋养,对自然生态的珍视与敬畏,早已浸润处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体现在丽水人对于守护绿水青山的自愿自觉与坚定坚决。

自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吃生态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生态文明总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先后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气候养生之乡”。

“华东氧吧”“浙江绿谷”初具规模,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守住了绿水青山后,该如何转化,才能收获“金山银山”?

认识上率先突破,行动上才能突围。

2003年,丽水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2012年,丽水市委提出“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总要求,明确了要进一步突出生态优势,努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纠正了“不需转化,只要保护好生态,金山银山自然而然会来”的守成意识。

2009年,丽水市委研究制定《丽水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的决定,改变了“不敢转化,发展和保护都需兼顾却只能各自为战”的畏难意识。

正确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转化”的必要性,认识到生态优势蕴含的巨大价值,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更需要广大群众由外而内的亲身感受。其中,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激活作用。

——7月上旬,缙云县仁岸村的杨梅季进入尾声。村党总支书记何伟峰介绍,20世纪90年代,仁岸村还是一个穷山村,为了让村民们脱贫致富,村里决定引入东魁杨梅,发展特色农业。经过20余年的摸索,仁岸杨梅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是,业态少、品牌弱、单价低的问题凸显。从2015年开始,立足山地资源丰富、环境优良等优势,村里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建设集农业观光、康养休闲、度假休养、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地,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2021年,仁岸村全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集体收入达1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5万元。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农业基础、旅游业态,仁岸村吸引了农旅项目“大佑山农旅融合项目”落户,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

“大量游客来现场采摘杨梅,加上刚好是杨梅‘小年’(注:由于当年气候原因导致杨梅整体减产),今年仁岸杨梅单价能达到120元一斤。”何伟峰打了个比方,“平时开民宿、农家乐,卖农产品,到杨梅季了,卖两筐杨梅挣的钱,抵得上过去卖掉自家辛辛苦苦养的两头猪,哪个更好,大家自然有数。”

——正值暑期,位于遂昌县湖山乡红星坪村的红星坪温泉精品酒店,迎来了众多亲子游客。酒店经理黄巧莲介绍,红星坪村是个库区移民村,原来偏远落后、集体经济薄弱。在2007年前后,村里依托优越的生态禀赋开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同期,开始引入湖山萤石矿400米矿井产生的温泉,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建立红星坪温泉酒店。红星坪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7年至2018年,红星坪温泉酒店停业1年进行软硬件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后的精品酒店,刚开业便供不应求,房间需要提前1个月预订,更带火了周边的农家菜馆、水上游玩项目。

“我自己就是本村人,这里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来自本地,不仅是我们这儿,旁边随便一个渔家乐,一年收入少说也有20万元。”黄巧莲还说,“我们最好的客房旺季时的单价2500元到3000元,这在过去都无法想象。”

增收致富带来的感受直观,由此形成的共识更加有力。生态优势促进旅游发展,旅游发展推动物质丰富、引领思想进步,由此,丽水进一步打通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螺旋上升式“两山”转化通道。

拓宽转化路径

大众旅游时代,丽水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游客大批涌入。虽有经济收益,但也存在诸多缺陷。问题集中在“小、弱、散”,经营主体多为普通个体农户,旅游产品单价低、服务差、业态单一,而且竞争同质化、“内卷”加剧。

顶层规划开路,产业才更“靠谱”,丽水开启了以高质量为主攻方向的全域旅游建设。

2018年,浙江省全面启动“大花园”建设,丽水市列入大花园建设核心区,《大花园核心区(丽水市)建设规划》印发实施。同年,丽水发布《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一心、一轴、四区、四级”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并提出不仅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丽水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基准要求,还要释放“两山经济”活力,通过“旅游+”和“+旅游”催生第三产业新业态,推动丽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消费点。

以此为牵引,丽水步入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大花园中“繁花似锦”、主客尽欢。

如今的丽水,“处处可旅游”。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丽水龙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见证了龙泉青瓷宝剑的代代相传。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居民搬离,古街曾一度荒凉,申报危房改造的居民达200余户。3年前,龙泉启动了西街综合治理工作,街区面貌迎来质的变化。如今,乡土风情与文化创意协调融合的街道,云水渠、杨碓埠、官圳亭等建筑,老厂房改建而来的“古城记忆”展馆,引来众多游客。

近年来,丽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基地设施建设及旅游业态培育,创成A级景区村1103个、景区镇108个、景区城7个。

如今的丽水,“行行加旅游”。

在青田县繁华的欧陆风情一条街旁,一家名为“院子里”的民宿曲径通幽、闹中取静。刚刚接待完杭州高校教师组成的疗休养团队,民宿主人张爱芬介绍起她的经历,除了开民宿,她在当地还有家旅行社,“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都以近郊、省内为主,我们开始主打CITYWALK城市漫行体验旅游线路,在行程中有各式咖啡制作、红酒品鉴、西餐体验等,还有华侨主理人分享国外趣事,能够让游客多角度感受青田的华侨文化。”

围绕运动休闲、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侨乡风情、红色文化等,丽水深耕“旅游+”,打造出一批产业融合特色旅游产品集群。同时,以“一县一品、一县一特”的理念为指引,画乡莲都、剑瓷龙泉、石都侨乡、童话云和、廊桥菇乡、黄帝仙都、康养遂昌、田园松阳、畲乡景宁九大文旅融合特色IP差异化发展、齐头并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推动乡村旅游业态兴、产业旺的同时,丽水还创新推出了“火出圈”的“山”字系列品牌,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等生态产品的影响力,还让更多的人参与旅游发展、共享旅游红利。

丽水山耕,让绿色农产品“身价倍增”。

2014年9月,“丽水山耕”一经亮相,便迅速在浙江及周边省市叫响。2017年6月27日,“丽水山耕”注册为集体商标,以政府所有、生态农业协会注册、国有企业运营的模式,建立起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提到庆元的特色农产品,多数人或许只知道香菇。“藏身”于庆元西北部与福建交界的黄坛村,近年来正因甜桔柚被大众知晓。自引种甜桔柚以来,黄坛村全村473户农户均种上了甜桔柚。在发现开始有南平、丽水等地游客,来果园农场游玩、摘柚子之后,村民季春青把自己的新家改造成了民宿。他说:“开民宿,每个月至少能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还给自家果园带来了游客,生活很舒坦。”

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了“丽水山耕”的知名度;“丽水山耕”的发展,让绿色产品开始成为城市游客心中的“旅游吸引物”,带火乡村旅游。截至目前,“丽水山耕”年销售额达108.5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0%。

丽水山居,让千年古村落“生机勃勃”。

土生土长的松阳姑娘叶大宝,放弃杭州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平田村,做起了“云上平田”民宿的大管家,房间时常爆满,忙得团团转。她还时常去村子里四处串门,收点农产品、拉拉家常。曾在云南开民宿的谷小杭来到云和梯田,被坑根村的原始村貌深深吸引,选择留了下来,创办了“云谷山房”民宿,并陆续把村里闲置的牛栏、猪棚等改造成咖啡屋、山野杂货铺、木玩工坊等新业态,还与村民一起做起了生态直播间,卖货、卖“风景”。

截至目前,丽水全市共有民宿农家乐3380家,1家成为全国首批甲级民宿,111家上榜省级旅游白金、金宿、银宿级民宿。“丽水山居”农家乐综合体示范项目67家,精品民宿示范项目157家。

此外,丽水还整合境内各县区市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出遂昌·姚岭仙境、松阳·秘境点茶、莲都·画乡逐星、景宁·畲乡天径、青田·千峡探秘等22条丽水山路自驾特色线路,推出“丽水山路”自驾服务公共协同应用场景,将零散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带动山路沿线村民就业率提高了13.6%。

2021年11月,丽水推出了聚焦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景”,并编制出台乡村旅游品牌认定标准《“丽水山景”建设与服务规范》,对乡村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品牌营销实施标准化管理。

游山路、住山居、观山景、品山耕、饮山泉,全域旅游厚植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层级。“两山”转化之路,丽水正越走越宽广。

实现转化价值

青山悠悠环绕左右,乌溪潺潺穿流而过。走进山水环抱的遂昌王村口镇,了解这里的红色往事。近年来,王村口镇大力发展“红色体验、文化教育、度假养生”,打造出“1935文旅街区”,设计推出“重走红军路”等实践体验课程。2021年王村口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20.9万人次。

事实上,不仅是遂昌,丽水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里留下了英勇的战斗足迹。2019年,丽水提出“红绿”融合发展新理念,一手传承革命历史之“红”,一手托举生态发展经济之“绿”,不断探索红色资源价值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化的新路径。

八百里瓯江幽幽,千余年帆影重重。位于丽水处州公园东南角的莲都区图书馆,用27万余册的馆藏图书,记录着这座城市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为了更好地讲述丽水故事,莲都区图书馆深入推进“图书馆+民宿”合作新模式,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局限,将图书与旅游民宿资源互融,相继建成莲都区图书馆单读民宿主题分馆1家、“驻85”等民宿书吧26家。

“从养眼到养心,未来旅游的核心卖点是文化。”丽水市日益书院院长卢朝升认为,“旅游民宿与图书馆、书院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我们还在民宿中开设了公益的传统文化讲习班、古琴培训班等,都深受游客喜爱。”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生共兴、融合发展。

在松阳县松庄村61号老屋,陈列着25件绘画和书法作品。村里的老人路过,总会停下来、面带微笑看了又看;游客路过,看这些作品既时尚新潮,又自然古朴。

这些作品并非出自名家,作者正是来自松庄村的7位村民,其中6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

2017年,上海人孙迎盈来到松庄村,开了家名为“桃野”的民宿。几年间,善良热情的村民们给予了孙迎盈诚挚支持和帮助,孙迎盈和员工们也会邀请他们来民宿一起听音乐会、看电影,为他们过父亲节、母亲节,在民宿或是网上帮他们卖些农产品。

去年9月,孙迎盈和民宿的员工,说服并带着村里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试着玩艺术”:用蔬果拓印出的田园风光,用脚掌和双手创作成的“肥鸭”,用紫苏和茶叶拓印出的乡野风韵……从来没有过画画经历的村民们纷纷化身“艺术家”,将日常生活搬到画布上。孙迎盈将这些作品精心布置,举办了一场“村口的涂鸦”画展。

孙迎盈说:“最初是想带着这些爷爷奶奶做点新鲜的事,为他们的山村生活增添些乐趣。展出后,游客们的夸赞为他们增添了自信心和自豪感。生活在一起,彼此情感想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大概是我们最容易也最应该做的事。”

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化发展离不开交流互鉴。古堰画乡里的画家们在困惑中借鉴了法国巴比松画派“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创作理念,用画笔探究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让“丽水巴比松”走向世界。庆元县月山村的“月山村晚”,历经40多年发展,从乡村走向央视舞台,传遍大江南北,在村与村的交流中发展成全国乡村“过年的文化样本”。还有更多像孙迎盈一样的创业者、年轻人走进乡村,带来新的艺术、新的潮流、新的思想……这些都使乡村文化在丽水更加多彩、昂扬。

“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丽水乡村旅游创新推出多条转型升级的路径,让绿水青山不断转化、增值,逐步实现了从生态覆盖到生活富裕的转变。”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飞飞说,“步入‘共富’新征程,我们也将进一步立足山区特色,发挥山水优势,擦亮‘山’字品牌,推动丽水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升级版的浙江山地休闲度假目的地,并通过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精神滋养,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靳畅)

本版图片由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2022-07-1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2733.html 1 秀山丽水:一山又比一山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