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魏彪)7月5日,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联合协定签约仪式线上召开,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共同签署《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的联合协定》,推动长城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工作。
据了解,京津冀交界地带的长城总长约110公里,是三地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加强长城保护、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是三地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探索京津冀区域长城保护与利用的好路、新路,是三地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对我国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标志意义。此次联合协定的签署,是健全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合作机制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三地长城保护事业迈向新征程。
为做好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京津冀三地将共同制定三地共管辖区内长城保护利用整体保护计划,加强边界长城本体联合保护,开展联合巡查,建立京津冀毗邻省份协调机制,解决好京津冀三地在长城保护过程中遇到的“边界”难题;整合高水平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优势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京津冀长城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动京津冀三地长城保护工作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建立京津冀长城保护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长城资源及保护管理信息的共建共享,强化一体化宣传,为挖掘阐释、展示传承长城价值、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提供数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