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越剧、黄梅戏、后备厢市集、沉浸式演出……6月2日,“极美南京·夜之金陵”文旅消费推进暨甘熙故居夜间演艺项目启动仪式在南京熙南里大板巷举办。启动仪式现场发布了南京市大众喜爱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南京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名单,并为南京首批10个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授牌。一系列“好去处”“新玩法”将点亮“夜之金陵”,让打卡点变为“刷卡点”,夜间文旅消费将成为南京文旅消费新的增长极。
夜游南京亮点多
夜游金陵怎么玩?在夫子庙游船,感受桨声灯影夜秦淮;在江苏大剧院观赏《只此青绿》,看古画“从博物馆到舞台”,舞绘千里江山;在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长江夜公园逛后备厢市集,吃美食、购文创;在大板巷,看红色电影展、品民俗文化演出、逛非遗夜市集、赏端午夜金陵,感受“文学之都”文化底蕴;在24小时书店,来一场夜读之旅;在云幽谷旅游区快乐田园,体验“露营+户外烧烤”“露营+亲子游戏”“露营+篝火晚会”“露营+田园野趣”等项目多样化的“露营+”模式……
启动仪式现场,南京公布了“南京市大众喜爱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名单,网友们通过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南京)智能服务平台票选出一批特色“夜游、夜演、夜展、夜读、夜娱、夜宿、夜集”项目,这些受大众喜爱的南京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呈现了南京夜间经济多点、多面、多元的新“夜”态。凤凰云书坊24小时书店、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江苏大剧院、花迹酒店、夫子庙、“夜泊秦淮”沉浸式游船、南艺后街·鼓楼水岸艺术街区等“人气明星”“网红空间”均榜上有名。24小时书店为夜读“燃灯”,夜间剧场被年轻人“种草”,桨声灯影中穿梭“不夜城”,“文化夜市”持续升温……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创新升级产品供给、延长营业时间,深度拓展多元消费业态,大力提升夜间文旅消费便利度,积极营造夜间消费氛围,做好“晚6点+”文章。
夜游集聚区绽放光彩
夜晚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游罢笪桥灯市,再遇沉浸式演出《南京喜事》。街区内,戏曲表演、大师工作室、老字号、特色餐饮、非遗体验等多种业态引来源源客流……白天游人如织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夜晚依然是游客漫步、观剧、赏乐、休闲的好去处。6月2日,街区启动甘熙故居夜间演绎项目,由南京旅游集团与南京市博物总馆共同打造的文旅融合夜游项目《甘宅雅韵》与游客见面。该项目利用灯光亮化、美化及文化塑造夜景意境,融入昆曲演艺、全息空间、文化雅集等元素,挖掘夜间游园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演艺”的形式深入打造南京旅游新名片,塑造“有载体、有记忆、有特色”的文旅夜经济品牌。多个夜游体验项目的串联,让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夜游目的地。街区现有商户总数138家,商户年均总营业收入在5亿元左右,其中文化类商户收入约2亿元。而熙南里夜间的热闹场景,只是南京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蓬勃发展的缩影。
除了已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南京市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南京目前还拥有3家省级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和两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启动仪式现场,南京公布了首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南艺后街·鼓楼水岸艺术街区、百家湖1912夜间聚集区等10家单位榜上有名,整体推进全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夜明珠”在南京被“点亮”,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的夜间文旅消费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刺激消费添动力
“极美南京”,不仅美在山河美景、四季变化、历史人文,也美在展现城市美学的文旅空间,美在活力悦动的文旅活动,也美在每一个参与文旅消费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夜色美”是“极美南京”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文旅消费更成为推动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为更好地促进文旅行业恢复发展,为文旅消费再添动力,启动仪式上,南京还公布了“南京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菜单。根据该菜单,6月起南京全市陆续推出节庆、演出、露营、市集、景区开放日等近百场各具特色的活动。南京欢乐谷夜游活动、水木秦淮艺术街区赶大集活动、下关西火车主题街区星光艺术露营、慕燕滨江风貌区长江露营音乐节、玄武国际消费节……围绕人们对夜生活的美好期待,一大波新鲜、好玩、创意的夜间文旅消费活动将轮番上演。通过“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南京整合文艺演出、文旅互动体验产品、文创产品集市,着力打造时尚、休闲、文化、旅游、运动相融合的夜间消费地标,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夜间文旅产品和服务,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让“极美南京”在夜间也能绽放魅力。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黄琴在致辞中表示,近几年来,南京文化和旅游系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促进,调整财政专项资金结构,出台系列纾困政策,助力市场恢复信心,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南京市把握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机遇,围绕促进消费,扩大消费供给,搭建消费场景,赋能消费主体,提升消费能级,以高质量文旅供给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