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昌莲
据《人民日报》报道,初夏的一个周末,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双合村热闹起来,到处是游客……岱山是海岛县,双合村位于偏远角落,村民自古以捕鱼为生。2021年底,舟岱大桥开通,双合村正好在高速公路路口旁。一度萎缩的小村庄,渐渐焕发生机,闲置农房被改建成民宿、茶吧、餐厅,不少影视摄制组来此取景。
九三学社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减少,但宅基地却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农村每年建房占地200万亩左右,农民建房投入每年达数千亿元。目前,部分地区农民已开始第四轮建房高潮。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18年,全国农村至少有2500万套闲置房屋,农村居民点空闲和闲置地面积达360万亩左右,一些地区乡村农房空置率超过35%。农房成了“沉睡”的资源,甚至有的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埋下安全隐患。可见,盘活闲置的农村住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显得十分迫切。
众所周知,农村闲置房屋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也让村容村貌显得十分凌乱,恶化农村生活环境。特别是,在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闲置房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一些地方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改造农村闲置房,开辟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创新流转方式,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以经营理念盘活闲置农房。特别是浙江全省域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实现农旅双向借力,盘活闲置农房,让这些农村“沉睡的资产”重现生机,堪称是发展“农旅经济”的一大创新。
目前,城市住房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专家学者便提出了“让城里人到郊区农村租房居住”的建议。农村空气好,食物新鲜,居住环境舒适,且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成为不少市区居民向往的生活去处。由此,“共享农房”应运而生。
一方面,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房屋内外及院落进行翻修,真正回归“乡居”,或是利用农房进行创业,兴办民宿、茶吧、餐厅等;另一方面,对农民来说,除了获得租金收益,还可以就地“转业”成为物业服务人员,提供保洁、餐饮等服务。
可见,盘活闲置农房,可以推动农旅融合,实现农旅“双向奔赴”。换言之,盘活闲置农房,有利于城乡良性互动,共享美丽乡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都市人更加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些有识之士抓住都市人这一心理需求,积极开发农村丰富的资源,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租金成本较低、人力成本相对便宜等优势,把农民的闲置房租赁下来,改造成为休闲农庄,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观光农业等。
同时,不少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成为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依靠自有闲置房资源,与城市合伙人共同创办农家乐,让都市人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农民自己也发挥出自我价值,从而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