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第15版:旅游报15版

旅游业态不断升级的贵州蝶变

奋进“十四五”,迈步新征程。贵州文旅系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聚焦旅游产业化“四大攻坚”行动,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进一步推进业态升级,通过创新旅游业态、产品供给和经营方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双赢”。目前,全省已形成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多种新兴业态,构建起“全年不分淡旺季、全天不分黑白天、全域不分景区点”的旅游格局,实现时时处处皆可游。

今年五一期间,贵州开展了“畅游美丽家园 尽享多彩风情——贵州人游贵州”主题活动,全省各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推出涵盖人文历史游、世界遗产游、科技创新游、红色自由行、美丽乡村游、健康养生游、休闲美食游等10余条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推出“旅游+”产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全省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稳步复苏,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全省重点监测的104家旅游景区中,累计接待超5万人次的达23家。

深化文化游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神奇的夜郎文化、智慧的阳明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浓厚的红色文化等,丰富了高原贵州景观的内涵。贵州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不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旅游产业与丰富人文历史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了一大批富有代表性、创新性和市场号召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及产品,为推进旅游产业化,升级文化体验游打牢基础。

文艺展演是旅游的“吸睛石”。贵州通过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非遗周末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非遗进景区、进社区”等非遗和旅游融合系列活动,促进文旅融合、旅游复苏。尤其是通过连续两年开展多彩贵州景区(点)驻场文艺演出,精心组织歌舞、花灯、杂技、话剧、京剧、黔剧、交响乐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走进贵阳青岩古镇、修文中国阳明文化园、遵义苟坝村、铜仁梵净山、黔东南肇兴侗寨景区、黔南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毕节百里杜鹃等景区进行演出,推出优秀作品在各景区(点)精彩亮相,让传统与创新作品在黔山秀水间交相辉映,民族与时尚元素在锦天绣地中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难忘的观赏体验。

每年5月,在黔东南州丹寨县海拔近1500米的龙泉山上,万亩高山野生杜鹃花次第开放、层林尽染,俨然一片花的海洋,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直呼不虚此行。在此背景下,为做到“立足花、不唯花”,丹寨倾情打造龙泉杜鹃花旅游节,经过5年发展,丹寨杜鹃花旅游节已成为业态丰富、广受欢迎的旅游品牌。每年旅游节期间,都有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等着游客前来。

“来丹寨除了赏花,还可参与‘丹寨之春’摄影大赛,观看烟火秀和10余种萌宠,还有为期一个月的‘小镇啤酒王夜市争霸赛’和‘夜市狂欢啤酒大派送’等活动,让游客尽享丹寨5月的极致浪漫。”丹寨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锦鸡广场聆听侗族大歌、在蜡染小院体验蜡染手工技艺、在非遗工坊买几件苗绣服装……走进丹寨万达小镇,处处能感受到非遗魅力。这是贵州大力开展非遗进景区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非遗已成为贵州众多景区的新亮点。

丹寨县拥有7项国家级、24项省级、100余项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被誉为“中国非遗之乡”。近几年,丹寨万达小镇将当地非遗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中。

“在景区经营业态中,非遗相关产品占比超过70%,我们还邀请丹寨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落户景区,周周举办非遗主题活动,打造了造纸小院、蜡染小院、鸟笼小院等非遗小院,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技艺。”丹寨万达小镇有关负责人说。

入驻该景区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玉华说:“游客在这里除了近距离观赏非遗技艺,还能自己上手体验,这种互动方式深受游客喜爱。”

在贵州,像丹寨这样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深度体验的景区不在少数。万峰林下的布依村寨、梵净山下的土家村寨云舍村、遵义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村、万山朱砂古镇、盘州三线博物馆、荔波小七孔瑶山古寨……游客都会因当地独特的文化体验放慢脚步,特色文化作为旅游发展核心资源的力量得以彰显。

融合多业态 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贵州旅游产业通过突破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着力发挥旅游产业“一业兴百业”的综合效益,推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目的地,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体验项目。

——“旅游+体育”,巧借山水优势,妙作体旅文章。随着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体育健身文化广泛传播,户外运动持续走热,贵州不断探索新机制、打造新模式、丰富新产品,积极培育、持续扩大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体旅融合日益成为贵州山地旅游的“风景眼”。87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020年新增入选15个。遵义赤水河谷红色旅游骑行线路、六盘水冰雪体育旅游线路、黔东南州环雷公山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均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国庆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贵州还以“翱翔贵州”“探洞贵州”“水上贵州”为主题,串联起全省航空运动、洞穴探险及水上运动资源,为游客奉上体育旅游新玩法。如今山水不仅能看还能玩。在六枝牂牁江、花溪云顶、开阳十里画廊、黄平旧州十万营、龙里油画大草原等地,游客乘滑翔伞飞向天空,鸟瞰大地美景,开启“空中旅游”,形成“翱翔贵州”的新名片。

——“旅游+研学”,贵州拥有多个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和上千个传统村落,不仅有红色长征文化和阳明心学文化,更有代表全球顶尖科技水平的“天眼”和“大数据”在黔中大地发光发热。立足资源,为紧贴市场发展和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研学资源与教育融合发展,贵州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生动有趣的研学旅游产品。

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内,一群来自黔东南的研学学生、老师和家长,通过参观浏览各天文科普知识展区,专心致志学习天文知识,体验和探索天文奥秘。

来自黔东南州麻江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付煊煊在参观了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后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天象星空影院,在那里我看到了火星,了解到了在课堂上没有了解到的知识,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去了解更多的知识。”

——“旅游+康养”,海拔气候、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温泉资源的优势,让贵州成为高品质的避暑胜地、康养旅游目的地。

走进铜仁市石阡县佛顶山温泉小镇,绵延不绝的古温泉映入眼帘,古温泉“久晴不涸、久雨不涨、四时如一”,水温常年在45摄氏度左右,每天泉水流量达1200吨,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泉水兼具饮用和医疗价值。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前来享受康养之旅。来过5次的湖南株洲游客王先生,已成为石阡康养游的推介人。

石阡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胜军介绍:“跟随现在温泉和‘旅游+’的发展方向,我们着手打造温泉博物馆和温泉康养,一方面是挖掘400年的温泉文化历史,以温泉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出来;另一方面是打造贵州‘温泉省’品牌,把我们的大健康养生中心建立起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旅游+科技”,贵州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贵州积极打造“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该平台自上线以来,不断优化门票预约预订、景区导游导览、旅游咨询服务等功能,并通过“文旅消费券”等一系列特惠营销活动,吸引商家入驻、游客体验。在此基础上,贵州加快建设智慧景区,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呈现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国际山地旅游博览园作为山地运动体验主题公园展馆,运用数字化等科技手段,通过互动飞屏、数字沙盘、影片演绎等形式,尤其是山地旅游运动5D体验馆内拥有20余项老少皆宜的山地户外运动体验项目,通过各类惊险、刺激、有趣的体验,带领游客走进美轮美奂的“山地世界”。该博览园工作人员介绍,科技助力沉浸式体验吸引了不少旅行社、旅行爱好者的关注和打卡。

点亮夜经济 贵州旅游流光溢彩

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贵州以“流光溢彩夜贵州”为品牌,培育新兴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借助多种形式的夜游演绎项目,让多个景区在夜经济发展上呈现“活”起来、“潮”起来的新态势。去年10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贵州青岩古镇景区、遵义·1935、镇远古城和丹寨万达小镇四地入选。

自2019年以来,贵阳市陆续印发《关于支持“百场千店万铺”建设促进消费升级的若干措施》《贵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打造“夜贵阳”经济集聚区、繁荣夜间经济“夜+”业态。此外,在制定《贵阳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文旅、商务等规划中对夜间经济都提出了相关要求,推动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包括规划建设美食街区、夜市街区,引入夜间书店、主题演艺、文体娱乐等业态,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夜间经济品牌等。

如今的贵阳,夜间不但有电影院、KTV、剧院等多种大众娱乐休闲方式,更有像新华品读24小时书店等文化休闲场所,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夜品筑城文化”体验。在青岩古镇,景区不断创新项目配合住宿以及购物业态,充分利用景区流量等优势,实现夜间游览、夜间购物和住宿休憩的夜间经济全业态文旅体验。尤其是推出升级版“大明志”夜游活动,对景区夜间消费起到了很大的提升带动作用,夜间人流量出现了大幅度攀升,周边110多家民宿和酒店入住率从活动举办前的50%攀升到90%以上。

安顺黄果树夜游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打造黄果树大瀑布景区、陡坡塘景区等区域夜游。布置声光电控制夜景效果,通过美轮美奂的现代声光电科技,游客可了解神秘的黄果树传说、西游记的故事、浓郁的布依风情等景观亮点,同时,还可观赏黄果树大瀑布夜景,领略灯光下的瀑布雄魂。

黄果树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张悦介绍,黄果树夜游项目的实施填补了安顺市夜间旅游的空白,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带动景区提质增效和消费升级,增加景区文化内涵。下一步,景区将以夜游项目为契机,不断丰富演艺、酒吧等夜间旅游产品,带动发展夜间旅游经济,让游客在“黄果树”留下来、住下来。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芳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重塑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安全、品质、休闲、疗养、便捷”等成为广大游客出游关键诉求。当前,贵州正围绕旅游主业,积极拓展延伸酒店、交通运输、服务等产业,构建多元化经营业态,避免游客将“游”贵州作为唯一目的。下一步,贵州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促进业态升级,把创新创意作为提升文化旅游品质的核心,不断强化对规划、项目营运、市场主体培育、项目品质进行调度,不断紧密各区域间、各项目、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联动,形成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等,共谋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5-1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277.html 1 旅游业态不断升级的贵州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