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根植沂蒙红色沃土 加快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

临沂是一座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古代曾作为徐、郯、鄅、费、莒等诸侯国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清晰的人文发展脉络。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红色资源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沃土,博物馆建设格局发生了新变化。

近年来,临沂市加快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加强博物馆登记备案管理,推进馆藏文物科学保护利用,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完善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县一馆”国有博物馆建设,鼓励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类别多样、主体多元、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56家。二是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修复。经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登记可移动文物29万余件/套,数量居全省前列。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市博物馆为排头兵,率先探索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推进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三是开展博物馆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活动。除博物馆常设展览展陈外,全市博物馆每年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推出各类精彩的临时展览。“跟着共产党走——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初心·使命——革命历史专题展”等大型主题展入选了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此外,“带着家乡的历史上大学”“流动博物馆”“兵学大讲堂”等经典社会教育活动已经形成了过硬的公益服务品牌。“博物馆·故事汇”“临沂国宝大联欢”“我与博物馆相遇”“我的城市有宝藏”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拉近了博物馆与老百姓的距离,逐步实现了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的任务目标。四是加快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和研发,依托博物馆藏品资源举办临沂市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2021年9月14日,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成为中心城区新的地标性建筑和网红打卡地。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被《国家人文历史》评为九大镇国之宝,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作为临沂兵学文化的新地标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响银雀山兵学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增强市民文化自信和情感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50周年。临沂“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于5月18日在新建成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与第十届银雀山兵学论坛同步启动。策划推出了“匠心独运”馆藏印章展、“历史的记忆”临沂老照片展等主题展览,以及“我的城市有宝藏”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文物电台——倾听临沂瑰宝、“红色文化里的精神力量”线上讲解、古代兵器里的“黑科技”、文化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深入体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独特魅力。

(徐磊 徐凌薇)

2022-05-18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247.html 1 根植沂蒙红色沃土 加快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