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3日
第10版:旅游报10版

让石刻“活”起来 让文化“亮”起来 大足全力推进国际文旅名城建设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将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利用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传承石刻工匠精神,解读石刻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大足石刻“金”名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高点定位,对标国际一流,加快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地、世界知名研究院,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

加强保护 深挖内涵增强魅力

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高超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

近年来,为高效发挥大足石刻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大足区坚持以保护利用为主,加强修缮改造提升,力求让大足石刻更显底蕴、更有魅力。

持续保护好大足石刻是大足区长期以来孜孜奋斗的目标。2017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专项文物法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大足石刻保护踏上更加健全的法制轨道。2021年4月,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大足石刻研究院创建世界知名研究院,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大足学”研究高地。

近年来,大足区制定系列措施对域内石刻进行修缮,从环境治理到抢救加固,再到安保体系升级,环环相扣,答好石刻保护卷。“十三五”期间,大足区投入1.46亿元,实施17项岩体加固、渗水治理、本体修复等重大文物保护措施,有效遏制了石刻病害。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宝顶山石刻卧佛、小佛湾造像修缮工程,宝顶山圆觉洞、北山第168窟等多项抢险加固工程正有序推进,发挥了重大项目的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南方地区石窟的保护修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效经验。其中,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获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工程。

此外,大足区还升级改造北山、南山、石篆山石刻、大足石刻研究院原有安防设施,系统编制《大足石刻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创新文物管理体制机制,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将责任落到实处。

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大足石刻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也被提炼、展示出来。推动创建以大足石刻为核心、涵盖川渝石窟研究的地域性学科——大足学,将大足石刻研究上升到系统与学科的高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足石刻的价值挖掘和弘扬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出版专著、图录50余部(本),发表论著1000余篇,创办了大足学学术刊物《大足学刊》,出版了“大足学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历时14年,完成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考古报告的编撰出版,成为我国石窟考古学研究领域一项重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大型石窟寺编写和出版系列考古报告的空白。

活化利用 积极讲好石刻故事

大足石刻承载着慈、善、孝、义、廉等核心思想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石窟艺术中积淀的精髓。大足研究解读造像蕴含的哲理,以平雕、浮雕、圆雕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理念转化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石刻“连环画”,用创新形式活化石刻,通过情景教学、网络布展等方式让沉寂的石刻同游客对话。大足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大足石刻文化艺术价值,讲好石刻故事,拓展朋友圈,扩大影响力。

大足区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契机,以石刻文化为纽带,与周边城市建立起合作机制。联合川渝两地相关文物保护机构,共同推动大足石刻与川渝地区其他石窟寺实现保护、研究、展示一体化,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2020年,大足与四川省资阳市、乐山市、自贡市、眉山市和安岳、洪雅、乐至、荣县等市县签署了文旅发展合作协议。大足区、乐山市、资阳市文旅管理部门签署石刻艺术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产品推广联盟合作协议,联合发起成立了“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共同推出数条石刻艺术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携手举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足石刻华服周”活动,吸引两地300余名华服社团爱好者参与,制造话题1200余个,视频播放量超1.7亿次。

2021年,50余件大足石刻文物精品走进苏州博物馆,吸引众多当地市民前来观赏;大足石刻精湛的雕刻工艺和先进的文保成果呈现在深圳南山博物馆,为两地馆际合作带去机遇;2021年9月,“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将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展出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像、3D打印复制品、千手观音修复工具等82件(套)展品,首发《天下大足》球幕特种电影预告,备受游客喜爱。

同时,大足区还运用各种创新传播方式让大足石刻走进民众生活。2018年,大足亮相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获评“优秀魅力城市”,大足石刻成为“年度魅力文化景区”;2019年,大足石刻作为中国十大文化形象地之一,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广告屏,吸引众多国外游客的关注。2020年,大足再登央视,4集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中,首次将大足石刻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相对照,感受大足石刻创建者、发现者、研究者、保护者们的伟大情怀。同时,登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

以点带面 助推产城景融合发展

在保护和利用好大足石刻的基础上,大足区坚持文旅融合、全域发展的思路,围绕保护传承、研究阐发、环境配套、城景一体等关键词,推进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效应,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高效推进全区产城景融合发展。

大足区以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为抓手,以“文旅+”为方向,挖掘本区资源,拓展地域文化内涵,推动大足文旅全面开花。如今,美丽的海棠香国历史文化风情城和石刻文化仿古风景区游人如织,高品质打造的香国公园、西禅体育公园、龙水文化体育公园、水井湾公园、凤凰山公园、海棠四季广场6个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十里荷棠·山湾时光、隆平五彩田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大足石刻景区、龙水湖度假区创建成为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度假区,龙水湖温泉获评全国金汤奖“十佳温泉”,大足石刻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大足石刻文创园入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大足区创建成为重庆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区。

依托本地文化,大足区优化文创产品供给,兼具新颖、美观、实用等特点的系列文创产品广受游客青睐。四季芳香“花间蕊”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龙水小五金“龙之艺”精品套刀获“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大赛银奖。联动故宫文创团、重庆歌舞团设计创意旅游产品,《丽人行》Q版国潮手办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

更新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大足区新亮点,构建的夜间经济、工业遗址活化利用、乡村民宿、“景区+城市”综合体等新场景,带动区内不少景点爆红,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2021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945.3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总收入153.9亿元,同比增长25.6%。

大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足将立足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建设,打造近悦远来、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将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成世界知名研究院。同时,构建以大足石刻文化为魂的“文化+N”产业链和文旅生态圈,逐步丰富文旅综合体,打造产城景文融合发展样板区、国际文旅名城新门户。

2022-05-1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135.html 1 让石刻“活”起来 让文化“亮”起来 大足全力推进国际文旅名城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