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诚
登临九嶷山,我是带着《徐霞客游记》去的。我想请徐霞客老先生当向导,去看看九嶷山的前世今生。
九嶷山位于湖南永州宁远县与蓝山县交界处,又名苍梧山,因有九座山峰而得名。《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九嶷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导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九疑”后演化为“九嶷”,九嶷山之名,由此而来。
九嶷山的最高处是三分石,位于宁远县南部。三分石又名舜公石,也称舜皇峰,由三块360余米高的巨大花岗岩组成,是九嶷山的最高峰,海拔1822米。徐霞客的九嶷山之旅,便是围绕三分石进行的。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在寻访了莲花洞等景点后,徐霞客在九嶷山转了七天,对附近景点,做了一番详细考察。这年三月二十四,徐霞客来到玉琯岩,考察了古舜祠、舜陵的方位,花重金雇得一个去三分石的瑶族带路人,等到天气晴朗,即可登山。可是,此时正是江南的雨季,淫雨霏霏,连日不开。山中雾大,更无法出行。过了几天,徐霞客才由向导带领,开始登山。经过一整天的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攀到三分石下面。山中夜间十分寒冷,阴风怒号,徐霞客只得叫向导砍下一些枯树,堆起来燃烧。突然,一阵狂风刮来,呼呼作响,卷起火龙,飞舞空中。火焰游移,奔腾数丈。徐霞客从来没见过这阵势,惊奇不已,以为奇观。
第二天,当徐霞客迎来晨曦,抬头望见三分石时,顿时惊呆了。只见那三分石巍然耸立于眼前,云雾缥缈中,有如在天地之间插上了三根定海神针,巍峨壮观。他们兴奋不已,饥饿与疲惫顿消,立即淋湿篝火,一路南行考察。三十日,徐霞客终于找到了“五涧交会”的三分石分水岭,弄清楚了三分石是潇水、岿水、沱水的分水处,三水均下注湘江,纠正了人们历来的误解。
看了徐霞客《楚游日记》中关于这段旅程的描述,我不得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不顾自己的身体不好,不顾江南的天气恶劣,也不顾九嶷山的山高路陡,顽强地在山中奔走,进行科学细致的考察。这种执着的精神,是我辈望尘莫及的。更何况,当时的交通状况很差,路上又多匪盗,至今想起来,都不由得为徐霞客捏一把汗。
而今,我们攀登九嶷山,则容易多了。九嶷山的各个景点之间,已建起完整的公路网络。从宁远驱车南行,经过舜帝陵,一路翻山越岭,约一个小时,便可以到寻龙谷。爬上寻龙谷顶端的平台,便可以看到三分石。只见三座巨石并峙,鼎立山巅,直冲霄汉,气势十分雄伟。周边群峰层层叠叠,拥抱着它们,像众星拱月一般,更加凸显出三分石的奇特与壮美。
伟哉,三分石!壮哉,九嶷山!
如今,在九嶷山附近的紫霞岩溶洞口,立着一尊徐霞客的汉白玉雕像。这是近年宁远县有关部门为纪念他而立的,雕像中的徐霞客身形瘦削,执书而立,长须飘逸,极目远方,一身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