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0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九曲棹歌

文<温圣魏

八闽大地,山水灵秀。福建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山水甲东南。九曲溪飘筏,是领略武夷山风光的最佳方式。

当年徐霞客游览武夷山时,最先到的地方就是九曲溪。九曲溪如玉带一般环绕着武夷群山,形成九曲十八弯,经九曲、八曲、七曲、六曲、五曲、四曲、三曲、二曲,到达一曲终点,汇入崇阳溪,全程9.5公里。

我们登上竹筏,穿上橘红色的救生衣,坐稳之后,艄公轻轻一撑竹篙,竹筏离岸而去,悠悠进入溪中央。竹筏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驾驭,便可以平稳地漂过深潭,飞快地滑下浅滩,灵巧地避开溪中突兀的礁石,还可以急转弯。

白沙潭为九曲溪第一潭。晚春的白沙潭,阳光扑洒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折射出点点金光。放眼四周,只见垂柳依依,翠竹猗猗,墨绿的、深绿的、鲜绿的柳和竹给两岸山峰披上一身春装,雪白的、粉红的、大红的、浅紫的杜鹃花不时点缀其间,散发出阵阵馨香。艄公向我们介绍了九曲溪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武夷山上住着一位姓彭的老人。为了治理洪水泛滥,他带领当地百姓开山治水,挖呀挖,一共挖了360天,挖出了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河,终于治住了咆哮的洪水,形成了现在名扬天下的九曲溪。

从九曲向一曲击浪而下,水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竹筏也顺着水势时而向东,时而朝西,筏移景换,目不暇接。全景式沉浸在碧水丹山的春色之中,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以说是竹筏水上漂,人在画中游,看山不用爬,行舟景尽览。在每一曲的入口处,溪边的岩石上都刻有朱熹的《九曲棹歌》,增添了九曲溪的诗情画意。

古人曾这样描绘九曲溪:“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奇六六峰”“曲曲皆幽奇,别具山水理”……青山衬碧水,碧水映青山,山的阳刚、水的阴柔,刚柔相济,相得益彰。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呈现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美。沿途奇峰相叠,嵌空而立,高低错落的山峦如旌旗招展,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展示了大自然极致的参差美。碧水丹山,山与水的完美融合是武夷山九曲溪最突出的特色。九曲溪每曲自成一景,浅的成滩,深的成潭,水绕山行,滩潭交错,身临其间,犹如漫步在如梦如幻的山水画廊。

当竹筏撑至三曲时,艄公指着前面小藏峰上的悬崖说:“看,前上方洞中的就是船棺。”我们顺着艄公的手势放眼望去,果然看见峭壁中有一个大洞,洞口处散落着棺木板。这棺材是怎么放进去的,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从二曲至一曲,映入眼帘的是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二曲右边是铁板嶂、翰墨岩,左边是兜鍪峰、玉女峰。一曲右边有幔亭峰、大王峰,左边有狮子峰、观音岩。大王峰形似一顶纱帽,登山口有徐霞客雕像。

游完九曲溪,下筏登岸,仿佛从仙境回到人间。九曲十八弯,每一弯都值得细细回味。

2022-05-1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1029.html 1 九曲棹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