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宇
1961年出生的何跃林,深耕茶马古道滇藏线自驾游十几年,在这条传奇的天路上谱写出了自己的“传奇”,滇藏线沿线藏民亲切地称他为“马锅头何老大”。
与自驾游结缘
何跃林很喜欢“马锅头何老大”这个称呼。
“在我们纳西族,马锅头是像战斗机驾驶员一样强悍的存在,意味着勇敢、坚韧。”何跃林说。
9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何跃林身体受伤。长大后,为了证明自己,他参加了国内多场越野车比赛。2004年,在结束了一场比赛之后,他自驾走了一趟滇藏线,本意是想挑战一下高难度路段,但却意外地发现了沿线的好风光。
“滇藏线丽江到拉萨段要穿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涵盖了冰川、草原、雪山、峡谷等多种自然景观,带给人的震撼无可比拟,‘她’应该被更多人看见。”何跃林说。2006年,他注册成立了旅行社,开始了自己的旅游生涯。
“我的旅行社就叫茶马古道旅行社,初期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从零开始。”何跃林告诉记者。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茶马古道旅行社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疫情之前,年均接待自驾游客达2万多人次。
2012年,云南自驾游协会丽江分会成立,何跃林担任会长。“丽江有大香格里拉发展规划,自驾游赶上了这个好机遇,得到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眼下,因为疫情我们几乎没有业务,但是,我们依然看好自驾游市场的前景,依然在坚持着。”
在困难中前行
其实,何跃林的自驾游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不成熟,我们是第一批尝试开发滇藏线的旅游企业,当时重重困难。首先是路不好,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路。其次是沿线的旅游接待设施基本为零,沿线藏民也缺乏旅游接待意识。最后就是自己入行不久,很多事情都在学习探索中。”
何跃林回忆,那时候在滇藏线自驾,算得上是风餐露宿。沿途没有餐厅,大多时候只能安排游客吃泡面,没有宾馆,就住睡袋,遇到下雨下雪,只能借住在沿途藏民的帐篷里。而最大的困难是路况,车辆保障也跟不上。由于休息不好,游客出现高原反应的比率很高,旅行体验并不好。
何跃林说,刚开始做自驾游那几年,遇到过不少投诉,有游客适应不了艰苦的条件直接退团离开的,也有游客摔伤的。“真的是很煎熬,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但这是我选择的事业,我不会轻易放弃。”
何跃林不断反思,寻找突破口。“我们一遍遍深入沿途各个乡镇、村落考察,重新对线路进行规划调整,开发新的落脚点,加入了更多特色体验项目。我们跟沿途的藏民协商,鼓励他们搭观景台、为游客提供食宿。在对客服务、车辆保障、旅游保险方面,也在逐步完善。”
经过不断完善,何跃林的自驾游事业开始有了起色,终于打出了品牌。经过十几年的深耕,何跃林成了这条路上的“何老大”。“现在我们已经相当专业了,哪有险滩、哪有美景、哪处路段容易塌方、哪处路段容易出事故,我们都清楚得很。”何跃林自豪地说,由于诚信经营、服务到位,他们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很多游客都是口口相传找过来的。
寻找人生的意义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把爱好变为事业,在实现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能为沿线藏民增加收入,实现双赢。”何跃林说,看着滇藏线沿线的藏民生活越来越好,他获得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
“从2004年第一次走滇藏线到现在,我们眼见着沿途有了餐馆、有了小旅馆,沿线的旅游接待设施也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顺畅,有的路段还有了高速公路。”
采访中,何跃林讲述了他的朋友斯纳卓玛致富的故事。
“2004年,我第一次走滇藏线的时候,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斯纳卓玛的小面馆里吃了加加面。那时,这个小面馆就是间木板房,摆着几张桌子,因为房间里太暗,还得点着蜡烛吃面。现在,小面馆成了大餐厅,很多到盐井的游客都专程到她家吃一碗加加面。”
何跃林在滇藏线自驾游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线路设计上,我们力求每个环节都做到科学安排,确保品质,并且与藏民联动,每个环节我都亲自踩线,深挖这条线路上最独特的资源,呈现给游客。”他说。
继续书写传奇
眼下,受疫情影响,何跃林的旅行社已经没什么业务了。“但我们还是维持着企业的基本运转。近两年来,旅游需求出现了新变化,小团游、自由行迅猛发展,这给自驾游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云南丽江周边的自驾游。”何跃林说,疫情之后,除了滇藏线自驾游,他们开始主推丽江周边自驾游。
何跃林评价自己是一个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互联网兴起之后,我专门培养了几个年轻人做网络营销,紧跟时代步伐。”何跃林告诉记者,现阶段,他一直在为业务恢复做准备。“服务上,司机向导业务不能生疏,供应商也需要维护,资金方面也要准备好。”
谈到未来的发展,何跃林说,高品质是他一直坚持的事情。“十几年来,我们的旅行社保持着零投诉的纪录。这跟我们坚持品质游密不可分。旅游业想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品质游这条路,我们从不做低价团。”
接受记者采访时,何跃林刚刚参加了由丽江当地文旅部门举办的座谈会,探讨如何促进当地旅游业复苏,何跃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都盼着旅游业越来越好。”
“我还不想退休,我还有目标没实现,那就是把滇藏线推向世界,把‘她’的美分享给每一个人。”已经61岁的何跃林说。